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健吾(刘西渭)不仅是优秀的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而且还是别有风彩的杰出批评家。可是,对他的文学批评思想进行研究的,至今却仍寥寥无几。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哲学史思想史著作,多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始基的功劳归之于孔子,因而《论语》成为论者们所乐于称颂的“经典”。而早于孔子且影响过孔子的老子却受到冷落。这似乎不太公正。谈起传统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儒、道、释。“释”是汉代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生根立足,仰仗的是汲取儒、道思想之功。而儒、道两家一经考察就会发现都源于《老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总有人视它为社会历史批评。如美国的魏伯·司各特就说它是“社会批评的一个特殊支派”。近年在我国已有类似看法。如“我们所说的社会批评,当然是指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分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亦即恩格斯所倡导的美学——历史的批评”等等。难道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4.
山水诗的产生问题,学术界总有人认为与玄学无涉。笔者认为山水诗在魏晋的兴起,恰恰是玄学“言意之辨”的结果。(一)  相似文献   
5.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6.
一、“圣人”本体与修养论 近现代不少哲人认为儒家哲学精神是“内圣外王之道”,冯友兰即如此,梁启超也认为此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沦语考释》).“内圣外王之道”最初见于《庄子·天下篇》.此编系庄子后学所作.“圣王观”是儒家一直所提倡的,于是就有人视儒家学说为“实践哲学”,是关于社会政治的“入世”学说云云,这种看法似是而非.先秦儒家学说主要是关于人格心性修养学说,一切行为都只为求得人格修养的完满.熊十力《读经示要》云“君子尊其身,而内外交修,格、致、诚、正,内修之间也;齐、治、平,外修之目也.家国天下,皆吾一身,故齐、治、平,皆修身之事”.“内修”与“外修”似乎是修身的两种方式和途径,具有同等位置的重要.此种看法比较接近先贤的原意,用此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