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汉合时掌中珠》(以下简称《掌中珠》)所反映的西夏语音系的全浊声母应该是一种什么音貌 ?是普通意义上的浊声母 ,还是带有鼻音因素 ,即习惯上称之为“鼻冠音”的浊声母 ?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起源于《掌中珠》中有一批用“尼×”等汉文复字注音的西夏字。例如 :(行业 ) ,汉文注音为“尼责” ;(夏 ) ,汉文注音为“尼顷” ;(主 ) ,汉文注音为“尼足”。有人认为汉文复字为反切音 ;有人认为是为了方便汉人准确地发出西夏语的全浊音而特意加了“尼”音首 ;有人认为“尼”加在音首 ,表明西夏语中有鼻冠音。我们不妨先通检一下所有用“尼×”注…  相似文献   
2.
朱权的《琼林雅韵韵》(以下简称《琼林》)是一部为南曲而作的韵书,它的语音系统自有不同于其它韵书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一下《琼林》的声母系统。 通过排列每一韵部同调类的各个小韵,可知《琼林》的声母情况大致如下:一、唇音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就一般而言,大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宗教,且只有一部分人信教,回族则不然。她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民族,因而全民信教。伊斯兰教义深人人心,影响着整个回回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回回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回回民族心灵的教化和熏陶,一心向善近主,追求生活上的真、善、美,纯洁自己的灵魂。 我国的回回民族常以“清真”自称。何为“清真”?最朴素的诠释是,清者洁净,真者真实。“清真”即清洁真实。回回民族崇尚清洁,不只是指反映身体洁净,更讲究的是…  相似文献   
4.
考察西夏文献《番汉合时掌中珠》,夏汉对音和汉夏对音中西夏文几乎没有四品舌上音类字,而《五声切韵》和《同音》中却都列有“四品舌上音”类。这并不是一个完全简单地“直抄”,而有可能是实际语音的反映,也说明 12世纪的汉语舌上音类正处在一个变化时期。西夏语的四品舌上音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不完全等同于汉语的舌上音。  相似文献   
5.
张竹梅  周鑫 《理论界》2006,(5):201-202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广为应用,其对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采购于1996年开始试点,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政府采购制度已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政府采购制度的研究,分析我国现行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真文不分"是孔广森上古韵分部的特点之一,但就其所举《诗经》韵例分析,完全属于"真文不分"的的确没有几例.孔氏之所以"真文不分",主要是为了适应其"阴阳对转"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拼搏、创业、务实、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大兴安岭精神是黑龙江精神体系之一,是黑龙江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几代大兴安岭人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振兴的再次创业中仍然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等显著的时代价值,必须得到弘扬与传承。具体举措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大兴安岭精神传承的导向功能,完善传承的学校教育体系;通过文学艺术创作,使这一宝贵精神资源得以形象性的再现,进而发挥其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番汉合时掌中珠》(以下简称《掌中珠》)中添加符号以辅助注音的第二种方式,是在注音汉字的上下角添加“。”符号,如:等。在注音汉字左下角添加“。”符号的有31个,计79字次:。百(帮·入)。亡、。每、暮、。末。没(明·平、上、去、入)①。多(端·平)。托(透·入)。宁。能、。你(明·平、上)。割(见·入)。刻。客(溪·入)。吴、。我、。悟、。玉(疑·平、上、去、入)。祖、。足。积(精·上、入)。藏(从·平)。责(庄·入)。罨(影·上)。良。留、。里。领、。勒。六合(来·平、上、入)在注音汉字左上角添加…  相似文献   
9.
《琼林雅韵》问世以后,遭到了明中叶时期戏曲理论家的纷纷指责.然而,明嘉靖年间,南京教坊著名的老曲师顿仁,却“于《中原音韵》、《琼林雅韵》终年不去手,故开口、闭口与四声、阴、阳字,八九分皆是”.众所周知,《中原音韵》为北曲正语作词之楷式,元人作曲,“兢兢无敢出入”.这在当时就早已成为定局.而朱权又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曲韵韵书呢?最好的解释恐怕是,朱权所欣赏和熟悉的戏曲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元中叶以后,南方城市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逐渐由大都移向杭州.此时的杂剧作家多为杭州或南方人氏.《录鬼簿》的初稿大约完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后经两次修订,完稿大约在至正年间(1341—1360),正值元代末年.据《录鬼薄》所载,和钟嗣成同时代的作家中,金仁杰、范康、陈以仁等15人为杭州人氏,有10人家居或迁来杭州,还有16人为江浙一带人氏.《青楼集》记载了元中叶以后的艺人情况.其中籍贯和活动范围可考的,就有天锡秀、廉前秀、平阳奴等26人驰名于江浙、江淮、江湘、金陵一带.南方戏曲艺术的发展状况可见一斑.杂剧的衰微,使曾经不被重视的南戏又伺机复兴了.当时涌现出一批从事南戏创作和演出  相似文献   
10.
元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韵》一书,是最早的一部曲韵韵书。它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北方戏曲语言的规范统一,都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汉语史的研究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自其问世以来近七百年间,由于牵扯到如何看待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来源及其发展问题,有关《中原音韵》所代表音系的争论,也就从未止息过。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于《中原音韵》所代表的音系争论,大致有三家意见: 一、《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大都话; 二、《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河洛音; 三、《中原音韵》代表当时的北方话。 认为代表大都话的有赵遐秋、曾庆瑞、宁继福先生。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