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原始艺术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目前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大都概括为一句话——“艺术起源于劳动”(以下简称“劳动说”)。近年来有人提出质疑,有的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主体情感,原始物质劳动只是诱发人们心灵冲动的基本起因之一。有的指出“劳动说”忽视艺术的自然根源,没有看到原始人的审美本能是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的生理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充分肯定现行职务聘任制的进步性的同时,指出了它的不足,并论述了深圳大学实行的“双轨”制(职务聘任制与能力资格制双轨并行)对于克服现行职务聘任制存在的不合理性所起的积极作用,并探讨了能力资格评审、职务聘任与工资改革三者如何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否定论者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提出缺乏创作基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能结合;“两结合”创作方法没有质的规定性这样一些论点加以评驳,强调指出,“两结合”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区别,在于所着力描绘的“现实”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区别,则在于所描绘的“理想”具有不同的特点;“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是努力塑造现实与理想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大学英语阅读课上使用课堂提问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有政府工作人员如何过渡为公务员,大学毕业生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退役军人转任公务员要不要参加竞试,选用时该不该给予优惠政策,这一系列问题均是实行公务员制度遇到的难题。本文对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读了《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刊登的《对普列汉诺夫论艺术起源的理解》一文,颇觉有争鸣的必要。为了弄清是非,深入进行学术探讨,特提出两个问题与何梓焜同志商榷。一、探讨艺术起源问题有没有必要从原始艺术的创作本身加以论述? 何梓焜同志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他看来,论述原始艺术的起源,只要从原始艺术与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力的关系去论述就够了。他得出结论,艺术起源的谜底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谜底一样,“归根到底正是应当到生产力的发展中去找”,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蒂是由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我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式与结论未免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发展经历了木材生产为主阶段和生态或环境林业阶段。随着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两个阶段的林业生产模式已不能全面、准确地概括林业发展规律。资源条件、产业条件和环境条件决定了中国应当发展多功能林业。多功能林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注重多重效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林业发展中应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