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略论古代小说中的人神恋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中国人性格是核实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实际而不善玄想的,民族。仅仅审视一下我国古代小说中以婚姻恋爱为题材的篇什,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不可思议的人与鬼、神、妖等异类恋爱的故事。在西方,虽然古希腊神话中有宙斯爱上人间少女伊娥的故事,欧美传说中有美人鱼的故事,但与中国古代小说中灿若群星的人与异类的恋爱故事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演义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苑囿中第一技报春的奇葩。但是与《红楼梦》、《水浒传》相比,我们对《三国演义》的研究显然是比较薄弱的。一些基本的艺术问题,大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的至今仍认识模糊不清。在以往的研究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占了很大比重。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今尚处于一种近乎混乱的状态。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三国演义》艺术特质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导致研  相似文献   
3.
“编辑非学者”意识的蔓延及其对学术编辑环境的危害张苌“编辑学者化”似乎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了,但好像一直也未能形成一致的意见。近年来,杨焕章先生多次提出并强调了学报编辑学者化问题,使“编辑学者化”的讨论再次升温,并在学报编辑界成为热点。“编辑学者化”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小说戏曲在表现性意识方面有着三种扭曲映象:一、凡传奇英雄均泯灭了性欲;二、人神相恋的描写居多;三、离魂故事久传不衰。造成这样的扭曲,有其文化背景,更有社会政治的原因。我国传统文化对“女色”和“性”历来存在鄙视、畏惧的心理;自上古尤其到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在婚姻恋爱上受到了种种约束和限制,长期的性压抑,迫使人们不得不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远离尘世的神仙世界,或到离魂的想象中寻找自由幸福的爱情。这是人间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正> 在《金瓶梅》塑造的众多人物中,除了流氓恶霸西门庆及其妻妾、帮闲之外,作者还用力刻画了一批被侮辱、被损害的奴婢形象。这些形象是较为复杂亦较难把握的,如何评价他们,不仅是人物塑造的评价问题,而且涉及到整个作品的思想倾向及对整个作品的认识问题。以往的研究者多偏重于西门庆及其妻妾、帮闲的分析,而对这批奴婢形象则涉及甚少。有的文学史教科书虽涉及到了包括奴婢形象在内的“小人物”,却认为作者把他们写成了俯首贴耳的奴才,因而严重地歪曲了他们的面貌。这种笼而统之、一概否定的观点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下面,笔者就《金瓶梅》奴婢形象的塑造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古代小说理论中“泄愤”说的生成及意义张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如所周知,儒家的“惩劝教化”之说几乎牢笼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然而细心的读者却不难察觉,大凡优秀杰出的古代小说家,罕有遵循教化模式去进行创作并获得成功的。几乎所有的传世之作,都...  相似文献   
7.
婚恋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与异类的恋爱故事,又是婚恋小说中一个独具风采的分支。汉唐之间的人神恋小说的产生与道教有源和流的关系,宋明时期人鬼恋小说的昌炽与宋明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有关,而清代的人妖恋则与呼唤妇女解放的时代潮流相联系。妖女、鬼女、神女,形象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深刻。三种类型小说的创作,都植根于现实生活。但作为创作主体的个人因素则愈来愈多,作家个性表现愈来愈强,而神话的色彩就愈来愈淡。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悲剧研究极令人困惑:大团圆结局、悲剧英雄人格萎缩及向“礼”的屈服,被当代学人认定为中国悲剧的重要特征。而这些“特征”,却与古希腊以降的西方悲剧格格不入。悲剧作品把人类困境作为对象,但并不是涉及这种困境的都是悲剧作品,更关键的因素则是把握、支配悲剧题材的主体意识。中国戏剧之所以缺少悲剧感,中国的悲剧研究之所以不尽人意,都可以从这里找到解释。而这个解释的最终答案,则产生于传统中国文化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