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瓶梅>在<水浒传>"武松杀嫂"故事基础上创作而成,不具所谓的"原创性".笑笑生之所以要借径<水浒传>,主要是基于题材的特定性质和要求,看到了"武松杀嫂"中英雄、侏儒、泼皮与一个美人故事的潜在审美效应,迎合了人们崇拜英雄的心理,体悟到"武松杀嫂"故事本身所具有的与自己创作主旨相合的深刻蕴涵,以及与施耐庵在<水浒传>中表达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合榫.  相似文献   
2.
张进德 《晋阳学刊》2012,(1):124-130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序文虽然只有200余字,但涉及小说多个方面的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追溯了小说的起源,表达了他们对小说虚构性质的认知理念,对小说流派的辨析,对小说价值功用的阐述,从中也可见出《四库全书》不收唐传奇与通俗小说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中有十种是描写士妓之恋的 ,与唐宋作品相比 ,这类剧作有其独特、深厚的文化意蕴。其创作主旨 ,在于借助士妓爱恋过程中的沟沟坎坎 ,表达自己的人生设计、价值观念及道德褒贬 ,抒发强烈的郁懑情怀。但遭到整个社会抛弃的元代文人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造成了他们意识与身份的分裂 :身处“小传统”的圈子 ,周身流淌的却是“大传统”血液 ,用“小传统”文化的形式宣扬“大传统”文化的意识 ,使他们最终也没有实现对“小传统”文化的认同 ,以及思想上对“大传统”文化的超越 ,这不能不说是一代文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皈依与感性的超越———论《金瓶梅》的二元文化指向张进德《金瓶梅》是世俗价值观念与宗法传统道德观念的特殊浑融。作者的理性指向表现为对宗法传统价值观念的皈依,而艺术描写的感性指向则表现为对作者理性思维定势的超越。这种情况最突出地体现在小说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史上,《金瓶梅》破天荒地对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了一次擘肌析理的总剖析,直接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以有益的启示。它主要借助于各类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全面、深刻地反映晚明的社会生活。本文所要论及的潘金莲,就是小说反面群像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性格之一。 历史发展到晚明社会,中国封建制度已接近垂暮之年。它集封建丑恶性、罪恶性之渊  相似文献   
6.
钟嗣成和贾仲明为元代曲家所写的[凌波仙]吊词,从根本上肯定了元代曲家这个创作群体的功业所在,纠正世俗对他们的偏见,肯定他们所从事的事业也是"不朽之盛事"。在慨叹他们的命运时,钟氏往往以传统的达兼标准来评判这些反悖传统的作家,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而贾仲明则表现出与钟嗣成迥然有别的思想倾向与取舍标准,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与处世态度。在吟咏曲家习性、生活态度时,两人也表现出差异。关于戏曲关目,他们重"奇"而不惟"奇";语言方面,崇华丽而不废朴实;对戏曲声韵和社会效果都异常重视;还对元杂剧的繁荣原因作了精辟的述说。另外,贾仲明的吊词还对作家之间的交往多有涉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 2 0世纪金元词研究的百年历程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评述 ,认为二三十年代与 70年代以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品的辑佚、梓行 ,为人们研究金元词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二是对词人词作的探讨评述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二三十年代的学者有深中肯綮的论断 ,70年代以后则加强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全面、深入的探讨 ,并对前人不曾涉足的领域也多有开拓。金词的分期、风格、价值、地位 ,元词的分期、“散曲化”倾向 ,是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 ;元好问、白朴是学术界重点研究的两大词家  相似文献   
8.
元代中州籍散曲作家有作品流传的共8人,其中前后期各4人,且不乏像王恽、姚燧、钟嗣成这样的大家。他们不仅在中州本土参与了散曲的创作,寓居他乡时又将这种创作传统带到了寓居之地,对散曲艺术南北创作个性的交融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州士人的遭遇,是华夏民族在蒙元时代悲惨遭遇的缩影;他们以散曲写景咏物、言情抒怀、交际祝颂,而借散曲发抒其不平之鸣,则代表了元代散曲创作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9.
徐渭的<四声猿>是其四个杂剧的总称,但关于其题名的意蕴以及题名与四剧的关系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尽管四个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写作背景,但它们都或隐或显地寓有徐渭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慨,寄寓着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徐渭晚年用"四声猿"来编排、命名四剧,表达的是哀极痛极之情,抒发了无望与绝望的悲哀,寄托了悲恸的"自吊"、"自悼"之意.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不朽杰作。它上承《水浒传》的传统,下开《红楼梦》的先声,在中国小说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但关于其著作权问题,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1986年,周钧韬发表了《关于〈金瓶梅〉作者的二十三说》一文(载《江汉论坛》1986年第12期),共计得《金瓶梅》作者23说。笔者在近年来研读《金瓶梅》的过程中,翻阅了多种资料,至今搜检出《金瓶梅》作者共36说。除了周文提及的23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