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税制使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对发挥财政的经济管理职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分税制的运行加速了地方政府的规模扩张,加剧了地方的财政困难,成为加重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政府应通过规避分税制所引致的问题,重新厘定中央政府角色、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做好政府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相似文献   
2.
张进铭(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在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被公认为是我国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基地,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国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3.
自企业异质性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的最重要因素。本文运用2010年中国制造业百强企业微观数据,基于拓展的企业异质性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近似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但不是关键性因素;与生产率这一异质性因素相比,企业所有制性质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将教育引入到Sundrum(1990)提出的计算不同人群分组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分析教育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结构效应和压缩效应;并且使用OLS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教育与城乡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不平等都呈现倒U型关系,教育对收入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先增加后减少,不能因为短期的高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高于低收入群体,就将持续的城乡收入差距归因于教育的增加。模型表明,即便中国未来的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减少,教育水平的增加也会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因素等对收入不平等产生压缩效应,最终缓解收入不平等。因此,长期而言教育水平增加不仅有利于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还有利于缓解城乡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秩序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是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本文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来分析自发秩序的本质及其与建构秩序的关系: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但自发秩序的抽象普遍性特性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建构秩序发挥辅助作用,二者互不可缺;两种秩序的融合以情境为联结点,判断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  相似文献   
6.
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1-2009年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和规模效率变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是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源泉;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且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