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析汉乐府文事相依的传播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乐府诗集>的统计数据,发现汉乐府诗歌中本事和作品共同流传下来的占其总数的44%以上,古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评价其实还有其传播学意义,即汉代乐府诗歌的传播呈现文事相依的特点,有的甚至"文依事存",离开本事的诗文可能无法传播.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后被称为“第三代”的诗人是新时期诗歌中一直未被定论的集体,他们以全面反叛中国 新诗秩序开始,却没有建立起新的诗歌秩序,他们的创作活动将中国当代诗歌划分成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成为 中国当代诗歌走向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3.
一个童话的终结──顾城诗歌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对已故朦胧派诗人顾城的艺术风格、创作脉络、代表作的内蕴进行有效的探寻,对其杀妻自缢的原由作某些心理学上的解剖,并初步估价其创作的贡献和局限以及在当代诗坛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朦胧诗"后的诗歌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卫鸿 《江淮论坛》2004,(5):122-125
"朦胧诗"后至今近二十年中国诗歌总体上呈现衰微的趋势.本文拟从社会历史层面以及诗歌本体上的失误诸方面对诗歌式微的内外因加以探求,为重建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正常秩序提供一些值得注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