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青年学生担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文章从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入手,阐述了思想道德教育对塑造青年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作用,对塑造青年学生的和谐人格的方法与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幸福理论基于人的本质和现实生活,消解了过去哲学中感性的、形式的和抽象的幸福,对幸福的来源、内涵和实践进行了重建,马克思幸福思想体现了幸福生成、幸福内涵和实现幸福的整合。面对当代青少年幸福教育的困境,马克思幸福思想能够为青少年幸福教育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在马克思幸福思想指导下的青少年幸福教育不仅能实现当代青少年幸福教育的重构,也能满足青少年理解和追求幸福的客观需要。这种研究思路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关怀,也为当代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幸福开辟了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详细分析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开发原则,进而提出了发展性心理健康校本模式的开发策略体系,即包括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校本活动的设计三部分内容,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套可资借鉴的有价值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自我同一性是艾里克森关于青少年人格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内因理论为指导,在指出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健全人格关键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和根源,对达成自我同一性的三个途径,即培养一致的情感和态度、培养贯通的需要和能力、培养恒定的目标和信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逻辑起点是活生生的人,充分关注人的情感及其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情感场的内涵、重要作用以及情感场缺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分析情感场缺失原因的基础上,对构建情感场的思维方式和原则及其构建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彭永东  朱平 《江淮论坛》2012,(5):153-157,75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呈现出重结果幸福轻过程幸福、重物质幸福轻精神幸福和重享受幸福轻创造幸福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研究的目的是纠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偏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大学生家庭幸福观教育和高校幸福观理论和实践教育,不断培养大学生发现、创造和享受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赋予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新的理论活力和实践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大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维度.为此,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性关系的基础上,认为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也要采取对比和共享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体验痛苦、分享幸福的能力,不断建立生命中积极而美好的品质,这一结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获得更加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是思政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确立发展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重需要驱动的结果。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要做到建设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加强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管理和完善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综合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激情教学”是凸显大学生主体性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教学形式.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激情教学”的现实根据和理论依据,以合肥学院为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激情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相关问题进行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激情教学”的相应对策,即建立一体化教学管理机制、确立主题式教学内容和构建动态性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