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最成熟最核心的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他早年的经历和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及其社会思潮的影响;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而使“工读并行”合乎逻辑地升华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其合理的现实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一定的偏差。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这种结合定位在体力劳动上,而不是劳动过程中的智力、科技要素上,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不完全一致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教育,首先要解决教育投入的问题,即教育投入的力度问题。教育投入仅仅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渠道,显然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的。要拓宽教育投资的渠道,规范各级政府官员对教育投入的行为,减少弹性,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教育领域等,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立法的规范。但仅有一部《教育法》是不够的。要健全法制,迫切需要制定一些与《教育法》配套的,更具体化的单项法,《教育投资法》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而且也有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把教育投入纳入法制的轨道,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我们今后发展教育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在我国以初期译介、中期模仿、末期徘徊的方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发展历程,目前它正在徘徊中寻求突破。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向新世纪来建构教育学新的内容体系,使之尽早突破当前徘徊的状态,走向21世纪?本文试图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教育方法以及内容和形式等诸方面,提出以知识群的方式来建构教育学新的内容体系的基本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