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前的学者,读书时有了心得感受,时常在句里行间,书头文尾,加以简要的评语,或施以丹黄圈点,用以品藻诗文,识别上下,这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评论、欣赏的形式和手法之一.人们管这种形式叫评点,也叫评注.一些经“名人”评点的书,如清初林云铭的《古文析义》,吴楚材的《古文观上》以及金圣叹批的《水浒》、《西厢》等小说戏曲,历来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可是评点书及其作者,不只在今天,从来就被一班名家学者所鄙夷,认为“圈点者,科场时文之陋习”,浅陋不值一顾,如晚清的李慈铭曾说古文就坏于对唐宋八家文的评点. 持这种看法的,不只李慈铭一人,态度最剧烈的要属清乾嘉时代的两位大学问家钱大昕和章学诚了.钱大昕贬抑古文家方苞的论文主张不通,竟与明末清初的几位著名的评点家对比,说方苞的见解“其与孙??、林云铭、金人瑞之徒何异.”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中著《文理》专篇,对当时为文家所推崇的归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著《史记》,虞、夏、商、周本《尚书》;春秋之世本《左传》、《国语》;战国时期所取材有的多同于今通行的《战国策》,所以班固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班固说的司马迁作《史记》时曾采《战国策》,为历代学者所公认,直到今天从没有人对这提出过疑义、异议。所以然者,战国时代的史料传于今者,惟有西汉元、成年间的刘向所编辑的《战国策》一书;《史记》中与现存《战国策》中内容相同的竟有九十三事之多,因而人们确信司马迁作《史记》写战国时代部分是采辑钞誊《战国策》原文的。其实这个问题颇有重新探讨研究一下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主名的伟大诗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给这伟大诗人作传记,记叙其一生的事迹,对其人格、成就给以最高评价的人. 可以断言:如果司马迁不写《屈原列传》,后世就不会知道在战国时期楚国还有过屈原这个人.从王逸、刘勰、朱熹到郭沫若,人们一致认为《离骚》是《诗经》以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辉煌空前诗作.他们所以有这样同一的认识,就是由于研究屈原在知人论世方面所依据的第一手资料,都是司马迁的《屈原传》,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4.
韩愈是汉司马迁以来我国最著名的一位散文家。他是唐代积极入世的儒者。他的作品政治思想倾向性极为强烈。他一生为了实现他的理想——维护三统——文统、道统、政统,而学习、生活,从事著述,进行战斗,从未动摇过。他出生于士大夫书香门第,父仲卿,叔父云卿,兄会,当时都有文名。他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安史乱后,藩镇跋扈,佛老盛行的时期。在这样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都很尖锐,“邪说异端”压倒儒家正统优势的情势下,韩愈以他提倡的六经晚周西汉散文形式作战斗武器,宣扬儒家思想,攘斥佛老,尊王攘夷,达到他的卫道,也就是维护封建统治制度的政治目的。韩愈倡导的反对魏晋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以恢复先秦经传诸子以及司马迁的散文传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实也是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