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中国革命实践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控制人口数量、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兴修水利、加强水土保持、广泛植树造林等方面。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灾荒观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灾荒防治思想是其形成的实践经验,近代以来中国严峻的灾荒形势是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高度重视灾荒防治问题,对灾荒防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灾荒防治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灾荒防治的根本出发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灾荒防治的首要任务;重视发展农业、加强粮食储备是灾荒防治的重要举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灾荒防治的有效手段;政府救济和群众自救相结合是灾荒防治的基本原则。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是他长期重视和领导灾荒防治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灾荒防治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事求是地总结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对于推动今后我国的灾荒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应以人为本,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灾荒防治工作的首位;加强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为救灾工作保驾护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高全社会对灾荒的忧患意识;加强党和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积极构建多元救灾主体共同参与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