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创造性是指解决问题的首创能力.创造性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当探求问题的解决而碰到某种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并发现不能再度用先前常用的方法达到目的的时候.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人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宇宙的奥秘不断破译,新的真理不断发现,新的产品不断发明,从而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环境运动和环境伦理思想为调整被工业社会扭曲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引导与推动着传统伦理学主导观念和道德习俗的变革。环境伦理科学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升华。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上,考察和分析这种变革的现实社会根源和它的历史思想文化根源,研究东西方传统伦理思想的演变特点及走向,推进东西方思想的整合,取长补短,超越“主客二分”思想,建构与发展现代环境伦理学,以切实推进当代伦理文化的变革,共同创造全球绿色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儒道两家为主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以人与自然为整体,认为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应“平等相待”和敬畏生命、泛爱众生;主张万物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重视生态和谐与“天时”、“地利”、“人和”的光辉思想;以道和德的内在统一,构成人文伦理与自然生态相统一的生态道德;素有持续发展思想和自然保护理论,以生态认知为基础,主张“毋我”、“节欲”,人与自然相融洽,以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并设立环保机构加以管理。此乃世界历史所罕见,足以为东方伦理学之代表。  相似文献   
4.
自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党史研究也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取得了一大批可喜的成果。但也应看到在我国目前的党史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一、研究领域不宽。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建国后的党史研究,较多地局限于党的政治路线,会议、文件事件等领域中。近年来虽有所拓宽,但与将党史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要求还是不太相适应。二、研究方法单调。有些同志称党史研究缺少“立体型”的研究,较多地固于“单线型”、“平面型”的研究。三、…  相似文献   
5.
宗教伦理和道德习俗在人民生活中颇有影响.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及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反映出东方传统思想文化特点,与代表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督教相比,明显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尤以佛教更为卓越、深刻,是其他宗教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以儒道两家为主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以人与自然为整体,认为自然万物具有内在价值,应“平等相等”和敬畏生命、泛爱众生;主张万物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关系,因而早在古代就已形成朴素生态学,重视生态和谐与“天时”、“地利”、“人和”的光辉思想;以道和德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人文伦理与自然生态相统一的生态道德;素有持续发展思想和自然保护理论,以生态认识为基础,主张“毋我”、“节欲”,人与自然相融洽,以及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并设立环保机构加以管理。以乃世界历史所罕见,足以为东方伦学之代表。  相似文献   
7.
环境意识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从环境意识正在形成为新的独立意识形式到作为哲学范畴的思考,从人类与环境关系认识的历史演变到当代环境意识的觉醒、升华,通过谈今论古、中西比较,说明需要我国独树一帜的“天人合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从我国古代历史的纵横,论述了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为内核的“天人合一”文化模式,及它所构成环境意识的四个基本内容与特征。由此可见,它是构建、发展环境意识形式,创建对世纪绿色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必需的历史养分。  相似文献   
8.
宗教伦理和道德习俗在人民生活中颇有影响。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及中国上生土长的道教反映出东方传统思想文化特点,与代表西方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督教相比,明显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尤以佛教更为卓越、深刻,是其他宗教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