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微观世界量子描述的哲学反思。作者分析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和“统计定律”的物理含义,认为既然这些原理、定律是运用日常语言对亚原子落体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非常间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描述,那么微观世界“实际上”的情况到底如何,也许是人类无法真正知晓的;但是量子力学所带给人类的日新月异的福利却可以使“真”或“假”的问题显得次要。“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这正是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对有关人类活动及其历史的描述中,最流行、也最"合乎理性"的,是黑格尔开创的历史决定论.按照这种理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被决定的,即在"历史理性"的指引下趋向于某个终极目的的不可抗拒的过程.事实上,这一观念不过是宿命论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戴着这样一副关于历史的先验形而上学眼镜去看待历史,常常不能对历史做出合情合理的诠释.因此,重要的不是历史中的法则,而是历史中的智慧.这种智慧,只能在轰轰烈烈的历史事变中、在把多种可能性变成一种现实性的选择中、在对历史进程的非凡的想象、设计和创造的过程中才能够看到.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西方众多哲学名家中,萨特无疑是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作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法国中下层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两面性在萨特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将人确定为哲学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又拒不承认人具有博爱、仁慈、谦让这类抽象的规定性,而主张追究人作为孤立的、冷漠的个体的意义;他责怪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人”,要求对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探索、追求、反思现代化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引领和毛泽东对传统的批判和对国人精神的重塑,是最重要的文化事件。直到现在,这两件事在中国的影响力,不管从什么意义、什么角度、什么层次看,都还在继续;毛泽东一生的身体力行所导致的文化变革,在今天仍然非常值得回味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贵州传统生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主要体现为:一是贵州传统生态文化与儒、释、道生态思想相融合;二是生态、生活和生产相融共生为一个整体;三是往往通过显性规约和隐性习俗得以维系;四是主要通过口头叙事方式得以传承。所有这些,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贵州传统生态文化的系统叙事。  相似文献   
6.
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文化基础设施的营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实现文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重大文化战略决策,对于决定性地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文化建设不像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节奏和规律,其间既有许多机遇和机会,也有诸多困难和矛盾.因此,对文化强国建设中思想、观念、价值形态的一些问题、关系、路径、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怀疑主义对西方认识论的正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柱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种独特而悠久的认识论倾向,它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从怀疑主义出现以后,它就以并非连续的方式伴随着认识的发展与深化.而且每一次怀疑主义的兴起,都总是在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能力及其导致的对知识的确切可靠性满怀信心甚至盲目乐观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怀疑主义往往对占统治地位的知识论造成了程度不等的打击,因而它从来就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正是怀疑主义哲学家们以其虽令人苦涩却使人清醒的论析迫使建设性的哲学家们进行反思,从而拓展了认识论问题的研克,促进了人类知识的阶段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工具理性的确有压抑人的个性化思想和丰富性生活,缺乏批判精神的消极作用.然而,经历过痛苦磨难和深刻教训的人类必须懂得,无论怎样完美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若不借助工具理性的力量,就永远只能是乌托邦.即便从改造现实的角度看,人类也不能一举建造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人间天国,因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将永久存在.任何想要把理想与现实压缩成一个平面的尝试,都势必将人类引向更加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谈中西人性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道德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把西方基督教文化说成是一种“罪感文化”,虽然过于简单了些,却说在了点子上。基督教对人的原始本性有一个最基本的估价:人是生来有罪的。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罪是对上帝这个造物主、救世主犯下的(据《圣经》记载,亚当、夏娃在魔鬼的引诱下偷吃了禁果,于是累及子孙万代),因而赎罪和争取拯救也就势属必然;其二,罪是所谓的“原罪”,即与生俱来的罪过,换言之,在有罪这一点上是没有尊卑高下的,每一个人在本性上是平等的。正因为基督教对人性的评价不高,所以在西方人的脑子里,是很少会指望良好德行出…  相似文献   
10.
一从纯粹哲学的意义上讲,马克思无疑是一位唯物主义者。马克思相信,运动着的物质是宇宙的基本成分,构成实在的,不是超验的“本质”或观念,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感性的世界。不过,这类“本体论”问题实际上是马克思不感兴趣的。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很少议论这类问题。相反,马克思一再指出,探讨人及其活动“以外”的那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应的“客观真理”问题,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跟一般的唯物主义有根本的不同。实际上,马克思一直坚决地反对当时在自然科学家当中十分流行的那种哲学唯物主义。根据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