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古代诗歌,堪称一座丰富的宝库,开采这座宝库,从中提炼珍贵有益的瑰宝,是一件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袁行霈先生的论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这方面作了可喜的探索,是近年来古典诗歌艺术研究领域鲜见的佳构。 通读袁著,我们感到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第一,构筑理论探索与具体研究纵横交织的诗歌艺术理论网络,线条清晰,经纬分明。 正如林庚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本书上编盖由浅入深,沿波以探源;下编则青山历历,峰峦自见。仿佛两条坐标轴构成一幅坐标图,交辉映照,互为表里。”袁著的体例安排,其目的在于刻意构建诗歌艺术的理论体系,而中国传统的诗歌批评理论只重  相似文献   
2.
明清赋学论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12,(5):115-121
明清两代在中国赋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虽然其时赋的创作已呈现另一番景象,但赋的整理汇编和对赋家及其赋作的评论和研究,则出现高潮,尤其清代,涌现了不少论著,包括赋话类著作,标志着赋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值得引起当今赋学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3.
叶嘉莹的中西诗学研究中,对王国维与西方理论的研究,特别显示了其从中西比较角度剖析的学养和功力,笔者对此作了多侧面的阐释,试图一窥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的风格和特点,并藉此俾助于读者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位海内外著名的学者与作家,林语堂一生与基督教有着不解的缘分,他出身基督教家庭.自幼耳濡目染,却在成年后信仰发生转变,崇奉人文主义,而又在晚年重新回归基督教.林语堂的这一曲折变化有其独特具体的原因.在他的经历与转变中,孕育着符合人生哲理的主体辩证法.由林语堂的亲身经历而牵涉的关于宗教与人文主义关系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禹偁文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禹偁(公元954—1001),字元之,北宋初期文学家,主要著作有《小畜集》及《小畜外集》,他的文学思想,体现在这两部集子的诗文中。北宋文人苏顼在为《小畜外集》写的一篇序中比较概括而又确切地写出了宋初文坛的现状和王禹偁为扭转此状而提出的文学主张:“窃谓文章末流,由唐季涉五代,气格摧弱,沦于鄙俚。国初屡有作者,留意变风,而习尚难移,未能复雅。至公特起,力振斯文,根源于六经,枝派于百氏,斥浮伪,去陈言,作而述之,一变于道。”可以说,王禹偁的文学主张体现了革新的思想,他是宋初文坛上革新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期的中国比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啸 《中州学刊》2001,(2):97-102
20世纪末的十五年左右时间内(1985年——  相似文献   
7.
本着重阐述陈子展先生在中国近代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贡献。陈子展先生对近代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他的两部作《中国近代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学史》,在这两部作中,他提出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属于他自己独立思考的见解,这些见解对1898年至1928年这30年间的近代学发展做了有价值的分析与总结。两部作被学术界公认为在中国近代学研究史上具有早期开创性意义,至今不失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屈原作品问世以后,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不仅有仿而效之者,更有悉心研究者,历久而不衰,以至形成一专门学问——楚辞学。从时代上看,楚辞学的开创期在两汉时代,这一阶段的楚辞研究具有不容忽视的开创之功,在楚辞研究史上影响甚巨。本文拟就两汉的楚辞研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学说观点作些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回顾 2 0世纪 1 0 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走过的简要历程 ,从肇始初兴、发展与滞缓 ,到复兴高潮阶段 ,并对比较文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作概括性的评述 ,指出它们的成就与不足 ,同时阐述作者对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看法 ,以及对未来新世纪前程的展望 (不包括台港澳地区 )。  相似文献   
10.
我们若将《诗经》与《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故以下简称屈骚)略加对照,会发现,两者在语言形式上有十分显著的差异,前者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句式相对整齐,大多以四言为主,而后者篇幅显著加大,出现象《离骚》这样的宏篇巨制,句式参差,除部分诗篇是四言为主外,其余均为长短不一的杂言;后者的这种形式表现,人们称其为“散文化”。 何以先秦时代的诗歌在继《诗经》之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产生了具有“散文化”倾向的新诗体呢?这当中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时代风气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诚如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指出的:“周室既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游说之风寝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竟为美辞,以动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