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代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在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进行了共和制度设计。通过比较,一则能明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思想家或制度制定者在设计或制定制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人性假设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二则能理解制度对于人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某种制度如果付诸实施势必造成一种既定的事实存在,并对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体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郾城区(原郾城县)是国家级“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区。 宣传教育入人心郾城区在关爱女孩行动中,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开展了一系列“人性化、零距离、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教育。该区把女干部的培养使用和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妇女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全区9个乡镇中就有两名女镇长、6名党委委员,妇女党代表占20.5%;通过培训,15万农村妇女成为“田秀才”和生产能手。  相似文献   
3.
在曹禺所喜爱的外国作家中,契诃夫是最突出的一个。他尊他为伟大的老师。几十年来对他的剧作潜心研讨,并在创作中借鉴继承。契诃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也是有名的戏剧家。正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五四”运动,不仅开创了我国革命史上的新纪元,而且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学革命,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伟大而彻底的一次文化运动。它以文学革命为主要內容,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我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奠定丁基础。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文学运动,是我国政治经济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的特定概念出发,密切结合作品实际,对最能体现丁西林喜剧风格和特色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集中而较为深刻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关系治理理论为基础,引入合作作为中介变量,对国内129个工程项目发包人和承包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中国管理情景下能力信任与诚信信任对工程项目管理绩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合作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制度信任对合作及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认为,推广声誉信息发布平台、优化招标文件设计、完善项目沟通机制可作为提高工程项目中承发包双方的信任与合作,最终改进项目管理绩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幽默小品和外国文学徐志超现代幽默小品,作为我国现代散文大家族里的一个重要成员,或者说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品种,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探讨它的产生发展同外国文学的关系,非但是深入研究现代文学的需要,而且对繁荣当前幽默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他早期创作道路上,有一个令人迷惑而又耐人玩味的问题,那就是处女作《雷雨》,虽使他一举成名,然却未曾赢得他特别钟爱。他写完之后,就对它产生了“厌倦”之情,决心抛弃它的结构形式,提出要在新的创作中“试探一次新路”。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做呢?这是一个使人深思而又长期不得其解的问题。鉴于这一问题对研究曹禺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极为重要,目前又未曾深入探讨。因而本文想试以作者自己的有关论述为钥匙,联系他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及思想与创作实际,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9.
如同其它文体一样,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文体,也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虽然较之诗歌、戏剧,它显得有点姗姗来迟,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才在文坛上正式流传开来。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波特莱尔、屠格涅夫、泰戈尔、鲁迅这样一大批具有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0.
郭风和柯兰,是两位著名的作家,又是当代散文诗坛上受人尊敬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上承“五四”以来老一辈作家的艺术传统,下开新中国散文诗领域中一代新风。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艺术园熟,别具一格。他们不仅对散文诗有丰富的创作实践,而且在散文诗的创作理论上曾多方探讨,有很多新的见地。这是两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为了这一原因,不揣冒味,就他们的诗作,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