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和谐是在差异性中寻找同一性,世界观是人们通过对世界普遍规律认识以达到思想上的普遍性。和谐社会是在保持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不同个体通过世界观修养以寻求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为人们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可能性。在世界观的修养中,要注意区分不同态度的世界观:有忽视个性差异,片面强调同一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有专制主义色彩;有忽视同一性,片面强调差异性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通常自傲于自身的优越性而排斥他人,却反过来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世界观;也有在承认个性差异基础上寻求同一性的世界观,马克思就是这种世界观,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徐慧杰 《人才瞭望》2016,(6):232-233
“三校生”是目前高职学校的主要生源之一,面对“三校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现状,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初步探讨出在教学管理、心理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对策,力争高职“三校生”低进高出,提高高职“三校生”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发展中提出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在对前人意识形态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意识形态分析的四大理论框架:认识论、实践人本学、经济决定论和阶级价值观。从马克思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理上分析和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性差异、基本功能,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