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领导班子的核心力量不强,示范本领不硬;思想建设中理论研究不深,政党意识不强;组织发展上结构趋同不显,近亲繁殖不少;组织生活中参与劲头不足,活动质量不高;组织功能的作用体现不大,职能发挥不全。为此,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做到: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力;注重思想建设的持久性;把握组织发展的质量度;促进组织生活的制度化;探索参政议政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文化回归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要完成香港的文化回归,还必须正视回归路上的这样一些问题:香港文化要不要回归、是否已经回归和存不存在回归等问题。唯其如此,以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寻求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而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和整个统一战线的任务为目标,这是用文化统战促香港文化回归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摘要】何香凝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无论理想信念、革命道路、人生目标,一切以爱国为最高价值评判标准。论文认为何香凝思想不存在由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或者由爱国主义到民主主义的转变过程。何香凝思想的不断成熟,都是其爱国主义内容的丰富,爱国高于一切,任何思想都服膺于爱国主义。把是否存在以上转变,或者是否转变为社会主义者,作为何香凝思想进步的标志,从而肯定其历史贡献,不是科学研究应有的学术态度。【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吴艳梅  徐映奇 《探求》2004,6(3):60-63
毛泽东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发展尖端科技、向外国学习和培养科技人才等科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伴随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邓小平秉承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阐发了一系列极其精彩、极富时代特色的科技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理论。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分化、组合,利益集团多元化趋势明显,并逐渐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不可避免地对我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整合力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中国统一战线的先行者。毛泽东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纲领,统一战线的政策,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他一生的伟大。然而,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思想理论宣传,更多地都是从中共党史的视角进行研究与宣传,即中国统一战线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史,显然有失偏颇。所以不能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统一战线做得极为完备,而忽视孙中山对于中国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长期而艰辛探索。毕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与孙中山统一战线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香港回归后报业、电视与电台等主要传媒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梳理与概括,认为:报业竞争的白热化、网络冲击的悄然化、经营的公司化与发展的多元化、内容的小报化与低俗化并存;而电视则出现数字电视开创新纪元、收费电视平分秋色、无线电视一枝独秀、亚洲电视命途多舛的现象;至于香港电台依旧定位不清,商业电台还是言词尖锐。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东基督教教案成因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指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教会人士与中国朝野之间的种种纠纷。文章在详尽占有基督教"教案"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界迄今研究较为薄弱的近代广东教案进行了耙梳,并按其成因归纳为中法战争案、社会秩序案、经济利益案以及文化冲突案四类,分别加以阐述,旨在为推动教案区域性研究的深入开展作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相似文献   
9.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国宣言书,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逐步从"干革命"到"搞建设"的转变、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走什么样的路、举什么样的旗、立什么样的国、强什么样的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不断探索的根本性问题,"五一口号"是这条艰辛道路上的重要节点,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路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的开始,标志着"四个自信"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民主监督"这一特定的中国政治概念,从提意见到相互监督、从相互监督到民主监督、从民主监督到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中坚力量,一路走来,不断地发展完善,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超智慧,为世界民主政治的推进提供了中国方案。考察民主监督的涵义,从西方语境到中国话语;民主监督的探索,从权力监督到政治监督;民主监督的地位,从思想认识到政治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