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艺术性的再创造来诠释的。文章从两方面阐述了演奏者理解和演绎作品的方法、途径 ,并进一步阐明要把音符升华、融入情感 ,深刻、准确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特有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2.
巴赫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演奏曲目中的经典之作,它具有完善的理论依据和广阔的表现空间,从被发现到现在,一百多年来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解和演绎模式,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它的魅力、影响力还在与日俱增,新的诠释、新的理解还在源源不断地问世.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演唱、演奏教学进程中的两重意境 ,一是教师的“有我境界”,二是教师的“无我境界”。“有我境界”是初级境界 ,是概念化、程式化的教学状态。“无我境界”是高级境界 ,是教学的自由境界 ,是根植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感性境界。由“有我境界”到“无我境界”的升华 ,其实就是教学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质的飞跃 ,只有达到“无我境界” ,才能使演唱、演奏教学达到比较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国民族音乐几千年来兴衰起伏的原因,提出了应从体制、音乐创作与演绎方式、经费投入、媒体引导与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以应对新形势下,文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