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有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维新改革家。从万木草堂到戊戌变法,他们是草堂师徒,共同奋斗;到海外时期,开始各行其是;从民元到复辟闹剧则正式决裂,成为政坛对手。二者关系的演变,在客观上根源于社会急剧变迁时政治斗争的频繁复杂,中西文化思想的猛烈碰撞;在主观上则根源于康梁的个性、思想意识、奋斗目标,以及环境对他们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鸦片战争时,魏源辑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理论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揭起“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成为魏源理论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本文拟对《海国图志》的思想及对洋务运动的影响,作一个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揭开了晚清改革的序幕。从“更法”,即变更旧制、整顿旧法开始,在新形势下又转向“借法”,即学习和取法西方。学习、借法西方从上、下两个层面展开,从而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自强运动。  相似文献   
4.
从背景与动因 ,发动者与主持者 ,形式与内容 ,影响与效果 ,性质与特点 ,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 ,集中论述了晚清三次变法新政 ,即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清末改革之间的关系 ,指出它们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它们这间相互关联 ,不可割裂  相似文献   
5.
略论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山西农村的人口变动,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特别是在北方各省农村,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反映近代山西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一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及其表现进入近代时期,山西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山西农村人口①发生了很大变动。首先表现为人口数量、人口分布发生急剧变化。先看人口数量的变动。近代前期,即1840年<道光二十年>至1877年<光绪三年>,因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从“拉车前进的好身手” ,转变为“拉车屁股向后退”的人物 ,有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叙述传统与现实、中学与西学、儒教与儒学、急变与渐变、托古与仿洋、变上与变下、进步与倒退等多方面的矛盾冲突 ,展现康有为文化思想复归的轨迹 ,揭示其根源。为现代文化人提供一面镜子 ,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展开了激烈碰撞和冲突 ,既相依相生 ,又相悖相克 ,既以教兴国 ,又以教亡国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基督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 ,试图利用宗教神权建立空想的人间天国 ,失败是必然的 ;要推动中国社会的解放和进步 ,必须学习西方 ,但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谬误  相似文献   
8.
郑观应作为维新派思想的倡行者和洋务实业活动家是很著名的,但他在中国近代外交上的实践和主张却还为人研究不多,对此加以考察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互相衔接的两个阶段.前者是低层次的社会改革运动,后者是高层次的社会改革运动,但二者紧密关联,不能割裂.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质的区别,不应该把它们对立起来.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一 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既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沉重打击,又面临着太平天国、捻军及各地农民起义的冲击,危机十分严重.洋务派为了“平内寇”,“御外侮”,拯救危机,打起“自强求富”的旗号,兴办洋务,倡导改革.政治上他们与人民大众为敌,充当清王朝的帮凶,是反动的.但他们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又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表现出了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0.
在粤近代名人与粤港澳关系方志钦,徐松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广东首当其冲。1842年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随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采取各种手段强占澳门。从此,港澳被分离出中国和广东,并成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使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