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面对城镇化问题时,有可能会按照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然而然地去应对变化.面对变化,必须构建强大的保护工作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切需要理论的指导.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比如理论研究等问题.还可以通过文化遗产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预测和评估,最大限度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得到妥善保护.对于需要规范和纠正的行为,可以先由文化主管部门适时发布一些相关的、细致的、操作性很强的指导意见.此外,建国以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历史也该梳理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体研究亦应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民间木版年画由于各种原因流传到海外,为西方国家的公私收藏机构和爱好者收藏,并被作了初步的研究.至20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文化学者亦曾多次来到中国,在各地对木版年画的状况进行调查,对木版年画作收集,并在他们自己的国家整理、展示、出版,使国外的汉学家及爱好者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有所了解,一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当下传统工艺美术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手工艺人的劳作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的手工艺和工艺美术品可以引领社会的风尚,能够左右生活的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数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已经不再是人们社会生活之必需。然而,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行业不仅仅是满足生活之需的产业,还承载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当前的转型时期,传统的手工艺行业和工艺美术的从业人员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问题:工艺和美术的概念;传统与创新的界限;文化与产业的特质等,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与传统手工艺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艺乙 《西北民族研究》2015,(2):169-179,221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观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论道的过程中多以手工艺为例,曾涉及文与质、物与欲、道与器、技与艺、用与美等与工艺相关的问题。《考工记》提出在造物之前应"审曲面势",从观察材料的物理和物性开始,确定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而在造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的天时、地气、材美是造物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工巧则是对这些客观因素的处理。这些思想观念和准则规范对后世的造物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发展成产业,而是在于保护.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注重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创造经典的作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艺能的经验之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作为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传统手工艺,主要是指在前工业时期以手工作业的方式对某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施以某种手段(或多种手段)使之改变形态的过程及其结果。手工艺技术的发明和成熟,使有目的的造物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中国民间物质文化的进步。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手工艺及其产品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能够便利生活,同时也要求能够美化和丰富生活,不同的需要促进了各种类型手工艺的全面发展,导致了手工艺及其产品创造的多元化。在中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材质、不同手段和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及其产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由此创造出庞大的民间物质文化体系和相关的知识体系,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该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教学体系,其基础应该来自传统.在教学中应该把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知识体系介绍给学生.在设立教学体系时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对民间文学、民间文化、传统手工艺、民俗,乃至民间神秘文化的研究成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学理论体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体系;二要确立中国人自己的评价标准,要有中国人自己的思路.这一思路之基础应该来自中国的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传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传承问题更为直接和迫切。在传承问题上,必须重视和讨论三个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课程配置问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师徒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多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需要讨论和厘清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体系问题。二是明晰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是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问题讨论。三是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要有关于技能训练的前修课程。目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应当在高等级的层面上进行。如果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记录、保护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