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南农业经济结构转换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部门流向高效率部门会加速经济增长,即要素的流动形成不同产业部门的此消彼涨,导致产业结构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本文分析了1978—2005湖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就业结构转换情况。研究表明,湖南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湖南的经济增长负相关,其比重的降低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其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降低的拉动作用尤为显著。本文对湖南农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产要素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进程进行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取消农业税后减轻农民负担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完全解决了农民负担问题,一些地方农民的负担依然较重,而且容易被忽视。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而言,取消农业税后,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标本兼治,采取多种办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完善涉农党政干部考核机制;搞好取消农业税后的配套改革;实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思维,蕴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邃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坚定制度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制度建设方面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  相似文献   
4.
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全面性、简洁性、可操作性、数量性、时序性等原则,在参考现阶段国内外众多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湖南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标准值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总体上已处在现代农业的初步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已具备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应通过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湖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其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认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我国现有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既包括因劳动、就业制度不合理而累积形成的存量,又包括因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形成的增量。本文提出了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条件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和发展模型并以此来分析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长效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劳动和投入是农业生产中基本而重要的要素。由于人口的增多,土地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投入的重要性就更为显著。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湖南农业发展的“瓶颈”。一、湖南农业投入的现状1.财政支农投入少、比重低,尤其是科技支农投入少。2002年湖南地方财政支出533·02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民收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表明,所有地区的弹性值均大于1,即农民收入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一个百分点,广东省的弹性值最大,达到3.055,辽宁省最低为1.433,湖南省为1.822,居于中间水平。现阶段农村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通过系列措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增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