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指下面这样一种情况:从字面上看,这类赋是写某一客观物象,似乎是咏物赋。但作者在作品中所着力的并不是描摹这一物象的具体外形,而是重在物象的品质、遭遇等方面。在这里,创作主体本身通常不出现,而是通过对客体的吟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对社会的看法。客体充当主体的代表物。这样的客体在作品中就具备了某种象征的内涵。它们与客观描写事物的咏物赋不同,又与抒情小赋中那一小部分“托物言志”式的局部象征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曹操集》现存诗歌中,有三分之一是游仙诗,对于这类诗歌,专家学者多有微词,认为它们消极颓废,“除游仙外,还有宿命论思想”。近来有人试图为之“正名”,但是既没有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又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笔者认为,游仙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游仙诗的产生与诗人晚年的境况有关。本文试图从这几首诗的内容出发,弄清诗人在诗歌中  相似文献   
3.
论西汉“独尊儒术”后的王霸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在政权建立以后,为建立统一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六、七十年的探索和论争,直到西汉中期才将儒家思想学说作为统一意志加以实施。但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礼乐”理想代替了“秦余”制度,而是以“霸王道杂之”形态出现的,于是儒生为了心中的“王道”理想又开始了与文法吏的新一轮论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