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的生命一元论,这同西方传统的物质、精神二元论的宇宙观迥然有别.而当今一些西方学者针对现代文明的弊病在设想"后现代文化"的时候,正试图在生态学的科学基础上重建类似的宇宙观.我们由此感到,中国古代生命一元论的宇宙观包涵着真、善、美相统一的宝贵思想,从过去投来了一束照向未来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成复旺 《浙江学刊》2000,(4):104-108
本文对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注重形式的美学倾向作了简要的阐述;着重分析了抽象形式的表现性问题,指出形式美学是把审美活动当作纯粹自然人的自然活动看待的,因而脱离了人的实际生活;认为形式美的根本依据在于生命,而在于形式本身,只有具有生命感的形式才是美的。  相似文献   
3.
走向人学的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人学的美学成复旺一、美学向人走来在一定意义上说,整个一部美学史就是向人走来的历史。在西方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美当作事物的客观性质。以为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美的,一类是不美的;美的事物之所以显得美,就是因为具有某种审美属性。于是便到...  相似文献   
4.
呼唤失落的人文精神成复旺大众审美文化的繁荣,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表现了大众审美意识的觉醒,应该说是好事。但是,当前我国的审美文化是倾斜的。一方面是追求感官愉悦的大众审美文化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却是追求精神价值的高雅艺术的严重萎缩。而且,当前...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似乎并不招人喜欢。但读过之后,却又令人难于忘记:他到底要提倡什么呢?他的这套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会有许多人附和呢?在宋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诗歌主张呢?  相似文献   
6.
审美、异化与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从审美与异化的关系的角度对实践美学的考察。文章认为,作为对异化的心 理超越,审美是“人的自然化”,而不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人化”是审美的前提, 而不是审美本身。实践美学片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对自然的征服,是一条以“自然的 人化”为旨归的单向而封闭的思路,没有通向“人的自然化”的逻辑路口。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现代文明的逻辑结果,是西方文化的历史产物。有关专家认为,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是“面向自然,维护理性”(苗力田《古希腊哲学·前言》),即以理性的方式研究自然界。研究自然当然是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的需要。到了中世纪,西方人的主要兴趣似乎由研究自然界转向了研究人自身。但还是以理性的方式,而且以改造人的自然为宗旨。以致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批评说:“他们对于普通的感觉似乎已经变得完全麻木不仁,简直像灵魂已经离开他们的肉体到别处去了”(爱拉斯漠《愚神颂》)。于是西方人又…  相似文献   
8.
1、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特征。它所关注的,主要不是物,而是人。人上什么,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史的经久不衰的主题。 儒家学说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要划清人与动物的界限。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子亦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孟子·离娄下》)荀子上面那句话亦足以为证。虽然他们所制定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美学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围绕人、物、天三者的关系展开的。在物与人的关系上,是强调物的人化;在人与天的关系上,是强调人的天化。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又出现了由天而人的转化。这种趋势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因而传统是一条发展着的文化之流,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既不能恢复,也不能抛弃,只能让它同历史一道前进。  相似文献   
10.
国学的今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什么是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对"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国魂"的载体。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