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构式语法将构式视为一种规约化的知识,这决定了如何认识构式的内涵和范围及构式网络特征.构式语法将语言交际当作构式知识建构和使用的过程,构式既是使用的产物,也是使用的单位,还是使用的方式.互动是构式生成和运作的基本机制,构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构式形义特征的分析中,需要倡导这样一种精致还原主义/精致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立足整体,重视还原,强化多重互动关系的整合机制分析.构式语法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将构式观念由内而外逐层推展,充分发挥构式语法观念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学界关于现代汉语规范化依据(基本原则)的分歧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分析样本,在详细归纳规范化依据类型基础上,定量统计各类依据的使用情况,并引入"在境"和"离境"两个概念对统计数据做出定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基于理性原则的在境依据是规范化的基本依据,基于习性原则的离境依据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在现代汉语规范化过程中,应该将基于现实同一性在境分析的理性原则作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悬殊”一词中,“悬”的意思是“(距离)远”、“(差别)大”,“殊”的意思是“不同”、“差异”。《现代汉语词典》释“悬殊”为“相差很远”,《辞源》释为“差别很大”,《辞海》释为“相差极大”。除了措辞上的变化外,三部权威工具书的释义可以说是相同的。根据这样的释义,“悬殊”的义项由3个义素(这里指对语义进行切分后的构成部分,义项与义素的关系相当于词语和语素的关系)组成:相差(或差别、差距之类) 很(或极、过分之类) 大(或远之类)。然而笔者经常看到“相差悬殊”、“差异悬殊”和“悬殊很大”、“过于悬殊”之类的表达,有时在同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