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之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在和谐社会的精神旨趣与思想内蕴下,充分考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特征,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的内生与外在因素,分析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应对与经济法作为,即市场规制法作为、宏观调控法作为、可持续发展法作为。这不失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水准的标尺。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文明和人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宪政国家与专制国家相区别的一个标志,是民本主义的反映。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等三个维度要求国家社会必须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社会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补贴的正当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利益的实现是从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的权利实践过程.通过分析影响该权利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一系列变量,指出只有在内生力量培育与外生力量供给的双重协力下,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权利实践,进而真切体现对社会实质正义的核心诉求,最终达致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引领下,将社会弱势群体--农民的权利纳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平等维度,是我国农业制度转型和政府农业补贴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对建构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