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婚罪的法益不是配偶权更不是人身权,而是法定的一夫一妻制度。被宣告死亡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不成立重婚罪;无效或者可撤销的前婚在未被作出宣告前行为人再婚的,成立重婚罪;已婚之人又与他人缔结瑕疵法律婚姻的成立重婚罪;与他人缔结瑕疵事实婚不成立重婚罪。跨国婚姻的重婚罪认定要根据各国法律的规定以及我国法律对冲突规则的具体规定得出恰当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按照法条竞合、想象竞合、注意规定来理解,乃至做出缩小解释,最终限制其适用,都是捉襟见肘的方案,无法合理化解"依照规定"带来的罪刑失衡的尴尬。这些方案要么无视刑法明文,要么违背刑法原理,因而不可取。承认"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立法失误,将其补正解释为"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较重’规定",是最为理想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各种有关单位犯罪的理论学说,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单位犯罪时的困惑及所作的努力。有关单位犯罪的诸多争论中,单位犯罪定义的确定无疑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单位犯罪是指单位在其意志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证据种类是一国证据制度当然的构成要素,对待证据种类的立法处理方式是该国证据制度的重要特点.本文讨论了不同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证据种类的概貌,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证据种类制度的特点,剖析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刑事诉讼法证据种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涛 《社科纵横》2006,21(9):96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存在的问题,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存在着封闭性和内部混乱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语境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呈现出膨胀和多元的态势,“偷拍”“偷录”等能够被评价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是“违反国家规定”的另外一种表达,旨在突出规定的相关性和广泛性,但是并不降低国家规定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的定位.个人信息是指与个人有关的信息,不要求可识别性.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不是对立关系,个人隐私在内容上是个人信息的一部分.个人信息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个人生物信息和个人社会信息、个体信息和涉众信息、动态信息(行为信息)和静态信息、识别信息和非识别信息.对个人信息进行多种分类,可以为以后新类型信息识别打开通道.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公民”是一个泛称概念,包括所有自然人,也包括死者.  相似文献   
7.
体系性原则意味着将刑法视为一个有机体,刑法内部条文应具有一致性和互助性.依据体系性原则,刑法在协调性方面并不完善.总则与分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诸如介绍贿赂行为单独成罪是对共犯规定的排斥、个罪中单位犯罪处罚模式是对总则规定的重复、一般缓刑与分则战时缓刑存在矛盾.几乎所有章节中都存在罪名归类错误,这制约了对罪名的准确理解.个罪之间的协调性差,这在两个传播淫秽物品罪、行贿罪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罪名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刑法修改中体系性原则着眼于刑法条文之间的形式对应和实质沟通,致力于提升刑法的整体协调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