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2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6世纪初,北元六万户之一的土默特已经活动在以丰州滩为中心的地区。此后,随着阿勒坦汗的军事活动,土默特万户的驻地扩展到东起今河北省丰宁县一带,南至长城、黄河,西及阴山山脉西端,北至阿尔泰山、杭爱山一带。蒙古国民族学资料中反映出至今在杭爱山、戈壁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着许多土默特人,正是上述情况的历史遗证。明末清初,土默特万户屡遭动乱,属民逃离。入清,清廷先后迁四子、乌拉特、茂明安、察哈尔等部落安插于土默特牧地,土默特驻地明显缩小,形成了后来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论新莽时期的汉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莽在篡位前后,对匈奴采取和实施了一系列有害两族关系的政策和行为,严重地损坏了汉匈两族间的友好关系,下面本文将把这一时期的汉匈关系作为重点进行论述,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以就教于大方。 一、西汉末年,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西汉皇朝内部也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势态。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12年),王莽出任大司马之职,开始了篡夺皇位的准备活动。在此后的几年中,王莽通过杀子、献国、素食等手段沽名钓誉,收买人心,又通过诬陷贤良,排斥异己接近最高权力,取得了“权与人主侔矣”的地位。 在进行篡夺皇位的舆论工作中,王莽并未忘记利用汉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大作文章。在西汉王朝周边各民族中,实力最强、影响最大、最能对西汉王朝构成威胁的当首推号称  相似文献   
3.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各类战争的形式,不断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流、融合、汇聚,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博噶台儿达赖台什是谁1 6 0 6年 9月 ,卫拉特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首次向额尔齐斯河畔俄罗斯人的塔拉城派遣了使者。翌年 1月 ,俄罗斯使节从塔拉城出发 ,访问了杜尔伯特部的驻地。半年后 ,俄罗斯使者带着卡尔梅克首领们的代表去往莫斯科。俄罗斯及苏联的学者说这一年卡尔梅克成为了莫斯科政府的臣民 ,“卡尔梅克人以保护其免遭蒙古人及乞儿乞思、哈萨克人的攻击为条件 ,与他们的全体部下一起宣誓加入了俄罗斯国籍”。这一俄罗斯方面的主张是歪曲事实的 ,在卡尔梅克方面 ,认为不过是和塔拉城及莫斯科结为军事同盟。①1 6 1 6年被派往卡尔…  相似文献   
5.
达延汗统一东蒙古(鞑靼)各部后,将其划分为六个万户,土默特万户便是其中之一.对于土默特万户的部落构成情况国内外学者作过许多论述.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仍无定论.笔者企望通过本文对此再作一些探索,并将其驻地作一粗略描述.在进入正题之前,有两点需要先加以说明:一、本文所涉及的土默特万户的部落构成及各部驻地范围以俺答汗及其以后一段时期为限;二、从嘉靖年间后期开始,出于政治,军事和宗教等原因,俺答汗及其子孙曾先后派人前往西海(青海)地区并有部分人留驻在那里,关于这部分人的情况,容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6.
前言17世纪到20世纪满清对蒙古的统治制度通常被称作盟旗制度。清朝对蒙古的期望是在国家统治及防卫等军事方面做出贡献,而经济上的掠夺则不是第一位的目的,因此其在蒙古地区的行政统治机构也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但由于北亚历代游牧国家自身有由军事编制组成国家的传统,所以就蒙古而言,其日常的社会生活保持着随时可以进行军事动员的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盟旗制度并不单纯是将满洲的社会组编制度强行导入的新制度,可以理解为是蒙古原有社会组编制度的满洲化表现。譬如,表示旗的满洲语gusa。的蒙古语对应译语叩qosiyu,即存在于巨服…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建院20年来,从事蒙古史研究的科研人员不辞清贫,不避艰辛,筚路蓝缕,安于寂寞,头顶一盏青灯,面对重叠黄卷,纵横驰骋于蒙古史研究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概要介绍如下。一、蒙元史研究蒙古族族源问题是一个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问题。目前,我国蒙古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源于东胡。留金锁《古代蒙古及蒙古汗国的建立》(1980年)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论述了蒙古人与东胡的诸多相似、相同之处。认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蒙古族起源于东胡。”我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蒙古族通史》(1991年…  相似文献   
8.
(续 1 999年第 3期 )  在史地考证及法制史方面也有论文发表。李漪云《呼和浩特建城命名年代考》(1 982年 )认为“呼和浩特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即 1 5 72年 ,明政府正式命名‘归化’为万历三年即 1 5 75年。”《“福化城”考辨》 ,对“福化城”和“归化城”进行了考证。奇格《一部珍贵的古代蒙古法律文献———〈阿勒坦汗法典〉》(1 983年 )介绍了《阿勒坦汗法典》的发现和整理经过 ,对该法典制定的年代和历史背景进行了研究 ,并简要介绍了该法典的内容。《图们汗法典初探》(1 985年 )首先考证了图们汗曾经制定过“大法” ,之后根据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9.
续)三、档册项目有关应该记入比丁册的内容,实际情况是从来未被搞清楚。此前唯一言及此问题的是岛田正郎。据岛田氏论述,关于记入比丁册的项目,在清朝的编纂史料中是有规定的。《理藩院则例》卷九比丁条“增纂。编审丁册详开具题”载:内外扎萨克蒙古编审丁册,照户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所20年回眸  1978年,原内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划归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翌年5月,历史所分设。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这里聚集了老一辈历史学家和从外地“支边”来的优秀青年研究人员,又不断培养出合格的史学工作者,历史所拥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20年来他们不避艰辛,勤奋耕耘于科研园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8年底共出版专著60余部,校注蒙古历史文献近20部,发表论文550余篇,还出版、发表了大量译著、合著、译文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覆盖了考古学、北方民族史、蒙古史、地方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