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小晶 《唐都学刊》2003,19(4):68-71
"中国西部电影"的称呼是对美国西部片的借用,但在其具体的审美蕴涵上却是完全中国化的,它具有-种"历史寓言"的美学本质,富于历史的厚重、沧桑感和精英意识的主观表现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庄子·内七篇>中两个不同孔子形象(A.原本的孔子B.庄化的孔子)的分析和比较,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庄思想本是一家,他们都以人生哲学为其主体,对社会人生充满了关注;只是庄子相比孔子而言,其思想的容量更为宽大、深厚和玄邃,有超越孔子思想的一面,但这种超越并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庄子的思想始终停留在珍惜生命与拯救天下的两难选择中,并因此而矛盾着、痛苦着,也正是这一显著突出的思想特点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儒道并存、互相交融的心态基型和双面人格.  相似文献   
3.
谢晋电影始终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主流叙事体的当然代表。但在这一基本特点之下,尽管叙事的情节链基本类似、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然而在情节链承担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及其互动关系和最终结局上,新时期创作却是对于50、60年代创作的彻底颠覆与置换,而这也许正是谢晋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真正价值和贡献所在。  相似文献   
4.
5.
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由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  相似文献   
6.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多种大众传媒共存的情况下,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娱乐媒介,其功能已开始面临困境。然而,电影由于其技术条件、心理过程、审美经验不同于电视等传媒,因此,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电影的出路在于加强与电视的联姻和渗透,加快自身工业化、产业化的步伐,凸现“自我本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女作家作品的简要回顾,把中国女性独立人格的成长与发展进程分为古代社会女性独立人格的潜意识觉醒,"五四"时期半自觉的奋争,文革时期苦涩的过渡和新时期作为人的本质的较全面回归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电影对陕北民歌的两次演绎和传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后的中国电影创作中,曾出现过两次比较集中的对于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的演绎和传播现象,先后在银幕上出现了"红色陕北民歌"和"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其全社会流行热潮;与此对应,陕北民歌及其地域文化又对中国电影的审美特征、文化指向具有反向渗透和影响作用.两者互动融合生发,最终塑造和建构了特定时代下中国电影的民族性以及民族文化的当代性、大众性,并在当代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全球化视觉文化语境下,这种大众电影与民族艺术文化互动传播的现象与模式,值得我们继续关注、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作为主流媒体的影视媒介对于大众精神文化的渗透影响作用日趋巨大。从影视史学的立场出发,选取中国当代电影中曾非常轰动的文本《西安事变》(1981)为个例进行解读,具体论述其对75年前的史实西安事变的银幕化叙述、建构与传播作用及历史局限等问题,对于探讨影视文化同传统经典人文学科的互动传播、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借此可真切洞见特定时代文化意识形态语境对于历史事实建构、阐释的特定角度和印记,更可以从这种剖析中获得历史观念的不断拓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