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艺术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同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品格,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教育可以促进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书法对中国画的介入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审美品质和形式因素。但当今中国画正由于书法精神的缺失,导致其主体精神和话语体系濒临异化的边缘。面对错综复杂的书画关系,主要从两者的渊源与功能分流、审美追求上的内在关联、书法的意象表达以及对中国画的介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梳理两者在主要范畴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便能够充分理解书画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更深层次上把握"以书入画"的精神本质,从而进一步发掘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潜在审美特质,提高中国画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具有本土特征或民族性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在于冲突,还表现于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之间既存在着某种差异性,也有着一些相通的方面.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于取长补短,在于促进人类文化共同发展.在全球化语境下,世界不会出现一种单一的普世文化,而将是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文精神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由于受到当今市场经济、外来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影响与冲击 ,存在着重新阐释的问题。艺术是人类审美理想和对生活把握的一种方式 ,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具有认识和教育作用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和情感教育 ,对于构筑和弘扬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6.
7.
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艺术教育的内涵以及艺术教育对陶冶人的道德情操、美化身心、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 ,说明艺术教育犹如一种净化剂和催化剂 ,它可以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健康和聪明 ,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并对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 ,提出了目前国际上已经把艺术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中国对艺术教育也已引起了初步重视 ,强调艺术教育应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为人类所共享,每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放性与兼容性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都具有这种鲜明特征;相互吸收、借鉴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途径,封闭、自守只能走向消亡;但吸收、借鉴并不等于移植,失去自我,它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与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曹桂生 《人文杂志》2001,(6):151-155
"意象"这一古老的美学范畴,在历代和当今的文艺理论中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在对意象的探讨中曾出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理论,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偏颇现象.我们有必要对意象概念的嬗变作一些理论辨析,并对意象概念的重整作一些探讨.虽然中国是意象论的故乡,并有着十分发达的意象理论和意象型艺术,但在近代也出现了意象理论,西方的艺术创作中更是蕴含着意象因素.意象与意境、典型是文艺理论中鼎足而居、相辅相成的审美范畴.立象以尽意,这是意象产生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创作是画家心灵化的产物,它以现实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为表现内容,既是一种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统一,也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文章以《石涛画语录》中“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与“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之句为立论。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心”与“物”、“情”与“景”的关系问题,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