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在上世纪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三位教授主编的由<语文教学概论><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技能>三书构成的"语文教学论"系列教材,这套教材于2002年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系设奖以来所有学科教学论教材中惟一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一口气读完了曾祥芹、萧士栋两位主持编写的《语文教学能力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以下简称《十能》),深为其精辟而严密的论证所折服,所打动。编者们没有辜负广大同行的期望,的确写出了一部对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力作,不仅为广大的语文教师的业务进修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还为“语文教学法”学科的专题研究树立了典范。同时,在其他方面,也给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育学是高师的专业课程曹洪顺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教育各个学科培养大批合格的师资。所以,从本质上说,高师教育既是专业教育,又是职业教育。高师的这种特点,理所当然地应从课程设置方面体现出来,学科教育学,正是体现高师特点的专业课程,在高师课...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师教育专业,由于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教育实习这两门课程重视不够,安排的课时不足,再加上缺乏专门而有效的训练教材,所以,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1980年,由张隆华先生主编的和由武汉师院等十二院校中文系编写的同名专著《中学语文教学法》,先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从此,高等师范中文专业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有了正式出版的教材。从那时到现在,整整过去了十年了。不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实现这个学科的科学化,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认真总结十年来这个学科建设的经验,对促进学科的继续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一本新书一本好书─—评张积家主编《心理学》王荣纲,曹洪顺张积家主编的《心理学》教材新近由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本新书,也是一本好书。参加编写这本书的是6名青年教师。近几年来,他们已出版过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该书的主编张积家,就是他...  相似文献   
7.
曹洪顺 《阴山学刊》2002,15(4):84-86
韩雪屏先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在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韩先生专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加强了对"语文课程"的研究,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其中许多结论都具有"首创性".  相似文献   
8.
夏丐尊、叶圣陶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心》,193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83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约请叶圣陶先生酌加修改后,又重印了这部著作,使之得以同现在的广大读者见面。《文心》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书。原版有个副标题,叫《读写的故事》。它是用故事的形式写的,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让读者了解了故事情节及其主题思想就完了,而是要让读者通过故事看到语文教学,学到语文知识。全书从头至尾讲的全是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事情,其中包含了当时要求初中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开始有中学语文教育理论专著正式出版起,到1989年底10年间,全国约有40多种中学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出版。其中,韦志成先生的《语文教育原理》(武汉出版社1989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原理》)一书,是很富有新意的一种。作者站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采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对语文教育现象作了深刻的阐述,达到了相当的理论高度。与同类教材和专著比较,《原理》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可以说在语文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是独树一帜的,很值得一读。首先,从论述方式上看,《原理》采用了全方位、多侧面,即所谓“立体”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现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一部分在高等师范院校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法”学科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正在逐步转向对“语文教育学”的研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研究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这都是一些值得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试图谈谈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