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校外国文学教材中所存在的视域偏狭、理论架构陈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文学全球化时代,“外国文学”教材应以“世界文学”名之才能真正标识这一学科性质。科学文学是民族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三维统一,既秉承着传统学科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理论概括性,又体现了现代学科的相对性、开放性和整体综合性。  相似文献   
2.
"约"是基督教《圣经》中深具意味的一个关键词,约法思想构成了《圣经》文化的根本。《圣经》约法思想是建立在神人立约基础上的上下约法,这种约法与东方宗主权条约的文化模式如出一辙。《圣经》中的"盟约"既具有道德的属性,又是一种法律的戒命,契约所具有的主体平等、基于合意等的原则使它成为一种普世的道德、自觉化了的法律,具有将自律与他律融合为一的文化功能。《圣经》约法思想是希罗商业文明、日耳曼军事文化与东方希伯莱宗主制度的综合反映,是后世西方契约性社会结构深远的文化基型。  相似文献   
3.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是我党应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解决新任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如何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原型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原型性主题和原型性结构两方面重新观照解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认为《西游记》的原型性主题乃是寻求与回归。西天取经,是寻求的具体形式;从天界贬谪尘世,再由尘世修成正果回归天界,演绎的是一个简单的贵族回归的叙事结构。这种解读富有深潜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自从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产生以来,西方文学一直以其固有的审美方式审视着人的生命价值和本体意义。西方文学中人的形象从界定为神、英雄,到普通人、多余人,再到“非人化”的异己物,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站在不同的支点上,企图把握人自身永恒的确定性。但自我认识之路永无尽头,这道永恒的“斯芬克斯之谜”成了无法猜破的命运之谕,贯穿于西方文学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6.
人类文化是一部充满悖谬和两难选择的历史。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乃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环境挑战面前作出的一种回应。在人与环境的二元关系中,文化作为强大的中介物,总是体现着主体的价值和需要,使文化的世界成为一种意义的世界,可是,作为人类创造物的文化一旦被创造出来之后,它又会反过来规定着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7.
倘若问及文学为什么会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能深深地打动世世代代人的心灵?回答是文学中包含了能够引起人久远共鸣的某种普遍原则,诚如万有引力定律之于自然万物,理念之于现实世界。人先天地遗传着“种族记忆”文学从它的渊源和流变中也秉承了类的文化符号,潜藏着无限的“原型”意象。  相似文献   
8.
曹祖平 《唐都学刊》2002,18(4):83-85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存在着难以斩断的血缘关系 ,这种关系不是只建立在彼此间的外部联系上 ,而是植根于它们内在的生命符号“十”字的结构基因中。基督教对后世西方文学的影响是以两种途径实现的 :一是通过视界下移和隐喻转化为明喻的方式 ,使文学成为置换变形了的神话 ;二是源于文学对宗教已然存在的范式的自觉摹仿。一切后世的西方文学都是“十”字结构的成长与展开 ,其中的任何一个意象都是包含“十”字思维结构的信息碎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