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1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蜂王综合征”的含义 于兰是一名年轻的女设计师,她聪明、能干而且富有上进心,在一所知名高校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一家中型设计公司工作.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她就获得了一系列行业设计大奖,这引起了一家大型设计公司的注意,于是该公司委托猎头公司用重金把她挖来,安排在自己公司的设计部门工作.该部门的负责人王凤同样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女性,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声望,她为人热情开朗,对于兰的加盟表示非常欢迎.入职第一天,该公司的老板亲自找于兰谈话,他鼓励于兰要好好工作,于兰也表示非常喜欢新公司的氛围,打算大干一场,用实际行动感谢老板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2.
“每事务于宽厚”的汉章帝曹金华汉章帝刘但,是东汉第三代继世令主,也是以*宽厚长者”著称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时期,曾一反光武、明帝之“严切”政治,实行了“每事务于宽厚”①的政策。虽然其在位仅十三年,但这一政策却对东汉政权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颇有...  相似文献   
3.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14,34(6):11-18
历史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是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对史料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客观地理解和阐释其确切含义,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却往往把史料作为陈列式的论据,蹈常袭故,因循坐误,而忽略了判断和鉴别的过程。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的"史料批判研究"和"本体阐释"等理论,虽对文献"结构、性格、执笔意图"和文本阐释等有积极意义,但与笔者所倡导的重归原典、发覆求真,即对"国史"再作全面、系统、具体、深入的考证和梳理,仍有本质上的区别。故假拙作《后汉书稽疑》出版之际,拟就《后汉书》的"本相"与"史料"认知等谈点体会,期望对"国史"整饬和中国史的进一步研究抛砖引玉,为获取历久弥新的创新性成果寻求新的能量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隋代以前两淮盐业经济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代以前的两淮盐业,学术界少有述及。两淮盐业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即已出现,两汉时获得了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虽封建政权更迭频仍,两淮地区屡遭战乱,盐政、盐制也不断变化,但因人们生活需要和国家对盐业的重视,盐业经济仍能曲折性地向前发展。这对"苏北在隋唐以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于苏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00,20(1):15-18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海内奇士”,在“缔谋伐董”的活动中,曾扮演了“为天下倡先”的重要角色,对维持东汉政权的苟延、促使董卓政权的覆灭以及延缓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个体自觉”的意识和“气节”,在“群体自觉”向一己天地回归的际遇中,是令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6.
《后汉书·光武帝纪》:“戊戌,进幸。”李贤注曰:“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余按:“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当为“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隗嚣传》“复使来歙至”,注云:“,水名,因以为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寇恂传》“进军及”,注曰:“,县,属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也。”《通鉴》卷四二:“冯异军邑,祭遵军”,注引贤曰:“,水名,因以名县,属右扶风,故城在今陇州源县南。”《后汉书·光武帝纪》:“六月,中郎将来歙率扬武将军马成破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下辩。”余按:…  相似文献   
7.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历史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在东汉,这个政策却并未实行。其原因何在,结果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非抑商政策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关东和共中两大地主集团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对立所造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对立,使两大集团长期存在着激烈的抗衡,而随着二者势力的消长,统治思想、治国方针、经济政策等也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非抑商政策下,东汉商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本未不足相供”、货币经济不发达及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儒学“重义”思想的影响,商业并未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即便在非抑商条件下,资本主义萌芽也仍然不能破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东汉前期,伴随“以关中治关东”传统战略的逐步转变,关中地主集团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迅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迁都”思潮。这股思潮,不仅挑起了秦汉以来两大地主集团的再次斗争,而且对东汉的上层建筑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尚有必要。一建武元年六月,刘秀于(高阝)即位,建立东汉。十月,降更始将朱鲔,东驾入洛阳,遂定都洛阳。由于此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东汉建立的阶级基础和政治支柱又是以南阳、颍川、河北为主的关东豪强地主集团,因此建部洛邑是形势使然。然而随着天下的渐趋统一和秦汉以来“以关中治关东”传统战略的逐步转变,关中地主集团便日益显露出不满情绪,纷纷要求朝廷西顾,迁都旧京。特别是占据长安后朝廷的屡次西巡、西京园陵宫室的诏勅修建  相似文献   
9.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七年……冬十月辛巳 ,废皇后郭氏为中山太后 ,……进右翊公辅为中山王 ,食常山郡。其余九国公 ,皆即旧封进爵为王。”余按 :光武帝十一子 ,除皇太子强、右翊公辅和临淮公衡外 ,尚有八国公 ,此云“九”者当误。本纪云 :“十七年……六月癸巳 ,临淮公衡薨。”《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临淮怀公衡 ,建武十五年立 ,未及进爵为王而薨 ,无子 ,国除。”可见“进爵为王”时 ,除右翊公外仅有八国公耳《后汉书》及注校勘拾遗(一)@曹金华  相似文献   
10.
《后汉书·光武帝纪》 :“十八年春二月……三月壬午 ,祠高庙 ,遂有事十一陵。……夏四月癸酉 ,车驾还宫。…… (戊 ) [甲 ]申 ,幸河内。”《校勘记》云 :“据殿本《考证》改。按 :是年夏四月庚申朔 ,下文云‘戊子至自河内’ ,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误。”余按 :“夏四月庚申朔” ,三月无“壬午” ,“壬午”当在二月。《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春二月……壬午 ,上幸长安 ,祠园陵” ,是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二十六年 [春 ]正月 ,诏有司增百官奉。”李贤注引《续汉志》曰 :“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 ,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