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家庭暴力对妇女人权的侵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家庭暴力的广泛存在,严重地侵害了妇女的人权。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她们的人权状况是世界人权发展的显著标志。在社会日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当今,探讨妇女人权保护与家庭暴力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中国城市发展将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流动人口的社会问题。在流动人口的社会问题中,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家庭暴力问题,还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关注和探讨流动人口中的家庭暴力,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理论课题。笔者将探讨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并从构建和谐社区的视角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制中,司法与行政是合二为一的,但在清末法制变革的大潮中,施行了二千多年的行政兼理司法制度开始瓦解,司法独立成为晚清法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对晚清实行司法独立的缘由、实践以及实现司法独立的障碍进行探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强制性侦查取证行为进行限制的结果规范,其根本价值在于保障侦查机关严格遵守强制性侦查取证的程序性限制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该行为规范的指引价值.基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该保障价值的定位,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应加以调整,以是否违反强制性侦查取证的程序性限制的行为规范为标准来判定是否为应排除的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目的是人们对民事诉讼制度为何而设立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作出思考之后形成的理论问题。民事诉讼目的是国家意志的反映,而这种国家意志的形成与国家对司法权的功能定位、诉讼文化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合理界定上,应该将解决纠纷作为其直接目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延伸至权利保障和权利发展,同时考虑传统诉讼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产业实行法人制运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实行非法人运作模式有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因此 ,改革应选择法人制运作模式。在法人制运作模式中应以产权清晰为运作基础 ,以权责明确为运行机制 ,以政企分开为运行条件 ,以法制化管理为运行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不仅是对刑诉法本身的完善,而且也体现了国家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身权利的实际尊重与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被具体执行机关一定程度上扭曲运用而成为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财产权的借口。为此,必须从权力重构、程序设计和权利救济三方面对此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之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结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友祥 《甘肃社会科学》2007,(3):183-185,179
从刑事诉讼内在价值外化而来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由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个价值层次构成.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者之间,任何前者是任何后者的价值工具,任何后者是任何前者的价值目的,形成了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的、完整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9.
笼统地说,商业贿赂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现行刑法在规制商业贿赂犯罪方面存在以赃论罪、以财论罪、以身份定罪等缺陷,不但违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法平等原则,而且造成刑法典与上位法律及相关法律的脱节.因此应完善立法,进行规则重构,对刑法中的贿赂型犯罪采用情节评价机制,并将贿赂范围扩大到一切不正当利益,对贿赂型犯罪适用同一刑罚裁量标准,以更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即 :轻视法治、重视人治阶段 ;重视法制建设阶段 ;确立依法治国 ,党的领导法治化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