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4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大业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民族的进步.北伐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早在1921年5月,他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在《就任总统宣言》中,表示要"竭志尽诚以救民国,破坏障碍,促成统一,巩  相似文献   
2.
1926年冬天,刘少奇在大革命中心所在地武汉撰写的,由当时湖北省总工会宣传部印行的《工会代表会》、《工会基本组织》、《工会经济问题》三篇著作,是我国工会建设方面的著名论著,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工人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及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二十年代初孙中山的两次北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20年代初,孙中山先生曾于1922年和1924年领导过两次北伐。对于这一重要问题,国内外史学研究者很少论及。本文试作述论。一剖析我国辛亥革命以后到20年代初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关系,可以看到,孙中山在1922年之所以提出北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1、辛亥以后的中国政局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并没确解决。当时,中国政治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夺辛亥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反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在以袁世凯为首的官僚武人的摧残之下,“仅存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中后期,中共湖北党的组织在湖北和武汉革命运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考察和探讨.1 促进和影响了当时武汉善后工作的开展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中共湖北区委在人事上曾作了一些调整.原区委书记彭泽湘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政治部主任,区委书记职务由李立三接任.不久,中央驻汉代表张国焘事实上参加了区委的领导工作.这时,是中共湖北区委有较大发展和战斗力大大加强的时期,"各方面工作均极紧张".为急谋善后医治战争的创伤,中共湖北区委于10月下旬,创办了《群众周刊》,作为区委的机关刊物,同时也是当时"湖北唯一新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余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国内党禁大开,各种政治力量急剧分化,重新组合,中国政坛上第一次出现了党派林立的复杂局面。如何评价民初资产阶级政党,是近代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不仅时人毁誉不一,而后人看法也不尽相同,贬斥颇多。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挽救民族危亡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以后,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国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民族惨遭劫难,资源被掠夺,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对此无不切齿痛恨,忧心如焚。当时,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严峻的任务,就是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就是在这种危急历史情况下开始萌生,并植根于爱国主义深厚土壤之中。当时,中国共产党敏锐地看到祖国处在危机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接连发表了一系列立场鲜明,措词强硬的宣言、通电和决议,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和国民…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二七”斗争的革命精神,史学界认识不甚充分,本文拟再作探讨。具体地说,二七斗争的革命精神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主要表现在斗争目的明确,自始至终都是为自由、为人权而战。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的,2月4日实行总同盟罢工宣言,就号召全路工人,“为争自由,争人权而战”,“为在政治上争取自由而斗争”(罗章龙《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第25——28页,以下只注页次)。全路总同盟罢工开始以后,长辛店分会在罢工通电中,也指出:“此次罢工原因,完全是为争自由争人格”(第32页)。充分地体现了“这次的罢工,是争自由的政治性质的罢工”(第181页)。不仅如此,京汉铁路工人阶级奋起与黑暗势力战斗,他们所求的,不纯属本阶级的利益,是为全国劳苦大众的自由。2月5日,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七年三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的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下简称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是大革命(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电是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进行合作的典范。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一定地位。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和网络传播方式相结合的新兴文学现象。如果排除其数字语言这一表现形式(音影图等)而只就常见的文字语言形式而言,则网络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带有非常鲜明的糅杂性特点。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他思想的结晶,究其原始与终结,有它发生、发展、演变轨迹。对此进行考察,探讨它的历史缘由和作用,是研究新三民主义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前提和基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期,考其章程及其初期活动,毫无疑问带有改良主义色彩,存在早期的不成熟性。但它明确地指出了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磷,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①这种强烈的爱国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