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近代汉语经典文献中收集、整理、归纳出零数、整数、序数、虚数、约数、分数、倍数、问数等数词表示法,并比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数词表示方法,从中发现近代汉语在汉语史上“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国立法的一条重要原则。考察从苏维埃劳动法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动立法两次转变的历史过程,充分说明,这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基础的过程,它具体地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和立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相关资料显示,洛川会议在军事方面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见:毛泽东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周恩来、朱德等主张的“独立自主的运动游击战”和林彪主张的“独立自主的游击运动战”(或者说就是“运动战”)。分歧的焦点和原因在于如何理解运动战与游击战的关系问题。事实证明,毛泽东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已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有识人士对之忧心忡仲。为了人类的健康生存与持久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寻找正确有效的对策。本文在全面客观地描述人类生存危机诸多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它的实质及产生的根源,最后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当下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文化、组织文化与大学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入手,通过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研究已有成果的梳理,从文化个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大学理念是大学内部管理与运转的哲学基础,符合逻辑地论证了大学呈现的是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延安大学是一所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校。它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集中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教育的成就与经验;为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新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建国后又为陕北老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军队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双拥共建活动作为整个双拥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已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军地院校双拥共建活动的德育功能更加突出。双方在教书育人、专业建设、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互补性更加鲜明,合作的领域更加广阔。因此,新时期军地院校广泛持久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军地院校自身建设和培养“四有”人才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延安大学向东北迁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交通大学向西北迁移,这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大学迁移,承担着不同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但却具有同样的精神与情怀,而这种精神与情怀又具有同样的核心与精髓,这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精神永续,生生不息,“西迁精神”是民族精神与延安精神的时代体现,是知识分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写照,也是延安整风运动中确立的高等院校社会需求办学逻辑的必然,对于新时期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纵观陕北现代文化发展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从1923年春,魏野畴来榆林中学任教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25年间,在陕北这块英雄的黄土地上,曾发生过两次轰轰烈烈的文化发展高潮。这两次文化发展高潮,对陕北现、当代历史的进程产生过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中国现、当历史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以教育的发展为线索,对这两次文化发展高潮进行概括地构勒,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同仁。  相似文献   
10.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召开于全国抗战爆发的历史关头,不仅对于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直至夺取全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而且也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辉煌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预示着两种不同的前途命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了与国民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