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拟话本小说非常引入注目,它就是《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就题材而言,小说虽然写的是一个男婚女嫁的婚姻故事,这种故事在古代小说家的笔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但由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的苏州太湖之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有真实的生活为依据,因此这个传统的婚姻故事富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仅如此,小说所描写的这个婚姻故事,表面看似很平常,脱不了古代小说、戏曲中常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郎才女貌夫妻团圆的俗套,但细加阅读审视,透过小说描写的字里行间,我们仍然可以发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拥刘反曹”、“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它贯穿全书,统帅主题,这是无可争议的。不过,我们认为这种思想倾向的形成,是与作者创作思想上所恪守的命运观分不开的。这犹如缭绕在山腰的一股白雾弥漫在小说中,给人一种捉摸不透,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又犹如滚滚波涛中的一股激流,激荡翻滚,猛然飞溅出一束小小的浪花,冲击着主题,对我们正确理解《三国演义》总的思想倾向裨益不小。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的主角西门庆一生的发迹,始终是以经商获得金钱作资本的。西门庆虽集恶霸、富商、官僚三位于一体,然而在本质上首先是个商人,他精明干炼,谙熟经商之道,再加上奸诈、巧取豪夺,使他在封建时代的商海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同时,西门庆的经商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他穷奢极移的荒淫生活,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长征,对毛泽东来说是一段充满着惊心动魄的艰难征程,他既经历了郁闷、挫折的痛苦磨难,又有赢得胜利的由衷喜悦和无比欢欣。毛泽东不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始终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智慧,百折不挠,积极进取,顽强奋斗,最终将中国革命带向一个新的起点,并逐步确立他在共产党和红军中的地位。长征既挽救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长征也成就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写作活动的本质在于创新,其创新更多地体现在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上。写作时应在立意上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的羁绊,求新求异;在选材上另辟蹊径,选择新颖的材料,并精心剪裁,移花接木;在构思上新巧奇特,不落窠臼,故事新编,匠心独运;在语言的运用上注意锤炼字句,用语巧妙机智、生动活泼,推陈出新。如此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才能使作品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卷九《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一文中,用通俗小说的手法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与正史记载严谨简约的笔法不同,冯梦龙更多采用"因文生事"的笔法,用亦真亦幻的笔墨来塑造李白。其文结合众多传说故事,写实的成分居少,想象、夸张的成分居多,将李白的人生经历展示得淋漓尽致,使广大读者对李白有了另一种解读。而像冯梦龙这样的晚明士人,在精神气质及科举仕途上也多少与李白有某些相通之处:既追求精神超越的愉悦,也追求世俗的物质享受;既狂狷、旷达,又善于"玩味"生活。因此在创作这篇小说时,他便以一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的创作心理来塑造李白形象。  相似文献   
7.
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中下层封建文人,借乌有先生发泄其黄粱事业,抒写其牢骚抑郁之慨,是他们写作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他们用传奇手法表现想象和愿望中的理想婚姻,把有缺陷的现实完美化、理想化。他们追求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从而使小说产生惊世骇俗、惊异快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时俗"的伟大的世情书,小说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市井社会中的俗人,"饮食男女之事"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和五光十色的表现.西门庆作为小说的第一主角,不仅是作者全力刻画和重点描述的人物,而且作者围绕着他还写了社会各阶层其他众多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气和社会面貌.解剖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金瓶梅>作为一部"寄意于时俗"的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小说之所以家喻户晓 ,深受民众的喜爱 ,是与其小说中所体现的当时民众的思想和情绪密不可分的。通过小说中所描绘的一幅幅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画面 ,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庶民的情感世界、生活愿望和理想追求。同时 ,这些小说在“情爱观”的认识上、表现手法的灵活上以及描写层面的多样上都有它接近庶民意识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和凌濛初在"三言"、"二拍"中用通俗小说的形式对徽州商人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文学呈现.从中让我们感受"无徽不成镇"这句俗话所体现出的巨大内涵.而且,现有对"三言"、"二拍"中所描写的徽州商人的相关评论大多持否定的观点,批评他们既好色又贪财的本性,这是很不公允的.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看,徽商身上既鲜明的儒商精神及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俭啬喜名"、好色纵欲的不良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