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和智能化的迅猛发展 ,引发并加剧了全球性的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 ,从而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高等学校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更新人才观、质量观 ,加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以郡县治所所在地为中心形成了点轴开发的模式;西域地区的屯田开发,则在“自然孤岛”、“民族孤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据点农业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秦军事地理变迁与秦农业地域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秦农业地域拓展研究与军事地理变迁相结合 ,以探索秦农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发现 ,伴随着逐渐开拓疆域 ,秦农业地域拓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据有关中 ,吞灭巴蜀 ,蚕食中原和取郢以为南郡 ;秦之战争既有强烈的政治军事意义 ,而且有着浓郁的经济色彩。  相似文献   
4.
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农户经营模式的现状与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即示范区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农业经营效益的相对低下以及农民本身的特殊性等。  相似文献   
5.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四阶段发展的判定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税制.这不仅因为它具有迥异于其他农业税制的诸多特点和较长时段之实行,而且还在于它对同时期的日本农业税制及此后的我国农业税制产生过重大影响.根据发展所呈现出的特征,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发展大致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汉魏之际的发端、魏晋时期的初步形成、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唐朝成熟与崩溃的两大变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是我国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农村文化建设不只是文化保障体系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让农民形成文化自觉,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具有诸多的优势: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思想活跃,适应和沟通能力较强;工作热情高,自信心较强;网络应用能力强和消息更新快等资源优势。他们起到完善农村的法制建设;信息导向;形成地方特色文化;传播新理念,树立农民信仰;搭建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社会渗透的桥梁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宾  朱宏斌  党晓虹 《兰州学刊》2006,(6):55-56,108
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是古代粮食安全的最基本的内涵,有“食为政首”之论,经过长期的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的积累,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和特征,对于解决当前粮食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陕南农业商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陕南地区的全面开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以农副产品、林副产品为主体的手工业的发展,陕南农业商品化出现了兴盛的发展势头,无论在内容上、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较早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对陕南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历史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朱宏斌 《经营管理者》2009,(20):356-356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日常养护费用低等优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被采用,特别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车的速度、安全、经济和舒适度。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施工管理经验,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控制等方面入手,谈谈如何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