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9世纪以前在世界文学中几乎是默默无闻的俄罗斯文学,从18世纪的最后一年起,开始了文学的"核爆炸":1799年诞生了她的文学和语言的创造者普希金;4年后,即1803年,又诞生另一位同样为俄罗斯文学赢得了世界性荣誉的诗人丘特切夫;此后,在大约20年的光景中,一长串光辉的名字--果戈理、莱蒙托夫、别林斯基、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又相继出现.正是这些光辉的名字,奠定了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第一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经历漫长的沉寂,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异军突起,名列欧洲乃至世界的前列,产生了世界瞩目的文学巨匠。俄罗斯民族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文学潜能受到激发,俄罗斯民族深沉的情感以及强大的文学批评力量的支持,是俄罗斯文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诗人笔下常常出现特殊的“美学宣言”式的作品,作为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某些“奥秘”的领悟和发现,它们往往比那些抽象化的论述性文字更加生动和更加深刻地表达诗人的艺术观念。通过对这些诗意化“美学宣言”的分析,并结合诗歌创作的特殊性,诗人们的这类“美学宣言”对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的重要意义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4.
1991年苏联大厦轰然坍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各个方面留下了一堆堆废墟,也一度让中国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陷入集体"失语"与尴尬之中.对于国內的俄罗斯文学史工作者来说,当下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清理这些"历史废墟",这是我们告别"失语"、走出尴尬的起点.在清理"历史废墟"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不可回避:一是怎样科学评价别车杜的理论和批评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影响;二是怎样在欧洲文学背景上重新认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俄罗斯文学的崛起和辉煌,证实了马克思关于文化文学的发展"不一定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的有关论断.然而,具体说来,却又有其內在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回归俄罗斯文学自身,并将俄罗斯文学与欧洲文学、俄罗斯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等重要问题,纳入研究的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走进俄罗斯文学,撰写出接近俄罗斯文学"真相"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俄罗斯文学史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宏观视角对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作了概述,并以其本人对长篇小说内容和形式的实践和探索为切入口,探讨了其长篇小说的形式问题。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其长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与结构特点,认为居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综合了多种文学形式的艺术表现特点,在俄罗斯乃至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6.
还是在本世纪初,一些人认为屠格涅夫作为一个艺术家已经离开了他过去所占有的位置,陀思妥也夫斯基、托尔斯泰、契可夫和高尔基已经把他从世界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中挤出去了,他的作品仿佛越来越暗淡了。然而,在艺术的王国里,作品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见证者是历史。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但没有暗淡下去,反而闪耀着越来越灿烂的光彩。他的作品不断地大量地重印、出版,越来越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所喜爱。他的作品“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