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由于刘勰所处的"六朝烟水"时期佛学、儒学、道学,道儒兼综,佛儒兼综等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故而使得我们在以往对刘勰精神世界和<文心雕龙>文本世界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分割体认文本的道理、学理、术理和单一性定刘勰世界观的误解和偏差.其实,刘勰的精神世界应该是由构成世界观的三要素组成--即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人生观,儒家的价值观;<文心雕龙>文本则是由构成学术研究三要素--基本原理的"道"之理、基础理论的"学"之理和操作理论的"术"之理这样一种基础框架构成的.这一双向三位一体研究框架的构建,是<文心雕龙>研究"解难爬坡"向深度拓展必须应该重新认知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类的历史批判——《大文章概念论》之二朱广贤当我们从《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1)里走出之后,继而面对的讨论课题就应该是文章分类的新体系——“两门八类分”的确立了。但是我们知道,文章分类从来都是一种历史的结果,倘不追溯“历史”,我们便无法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3.
由于刘勰所处的"六朝烟水"时期佛学、儒学、道学,道儒兼综,佛儒兼综等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故而使得我们在以往对刘勰精神世界和《文心雕龙》文本世界的研究中,存在着诸多分割体认文本的道理、学理、术理和单一性定刘勰世界观的误解和偏差。其实,刘勰的精神世界应该是由构成世界观的三要素组成———即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人生观,儒家的价值观;《文心雕龙》文本则是由构成学术研究三要素———基本原理的"道"之理、基础理论的"学"之理和操作理论的"术"之理这样一种基础框架构成的。这一双向三位一体研究框架的构建,是《文心雕龙》研究"解难爬坡"向深度拓展必须应该重新认知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4.
两门文章的哲学对等《大文章概念论》之三朱广贤文章分类的“对等”意识,是叶圣陶先生在他早年所著的《作文论》中提出的。他说:“分类有三端必须注意的:一要包举,二要对等,三要正确。包举是要所分各类能够包含该事物的全部分,没有遣漏;对等是要所分各类性质上彼此...  相似文献   
5.
学术研究应遵循“道、学、术三位一体”的整体思路控制。所谓“道”理 ,即是对—门学科赖以存在的科学的“基本原理”系统的体认 ;“学”理 ,即是对这门学科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体认 ;而“术”理 ,则是对这门学科所具有的科学的“操作理论”系统的体认 ,此三者“三位一体”层递循环不可分割。《文心雕龙》研究中存在着对《文心雕龙》文本“道”理、“学”理、“术”理切割体认的弊端。现将对“自然之道”、“道之文”、“幽赞神明”等几处核心思想的“道”理、“学”理、“术”理的三位一体的质疑梳理 ,从而为当前处于“解难爬坡”[1 ] 进展维艰阶段的《文心雕龙》研究引发出一隅新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大文章概念论》之一朱广贤文章,作为整个写作活动终端的物化形态──精神产品,其分类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而疲惫的话题。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其“门”、其“类”、其“体”、其“式”等“形式”上的归属称谓,经过文章自身的沧桑演变和历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章的分类问题,历来为众多学者注重。古代文章从三国时曹丕的“四科八体分”到晚清曾国藩的“三门十一类”,自简而繁,由繁至简,经历了千余年文章世界鼎盛繁荣的检验。到了“五四”之后,现代文章又经由叶圣陶、陈望道等人“五分说”、“三分说”、“四分说”的追踪认定,发展到现阶段已形成了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四文说”。然而,这一四“文”分的认识并无科学系统的理论基础,造成了在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写作教学圈里无门(科)、类(种)、体(样)意识的种种教研误区。本文承接《大文章概念论》之一:《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之二:《文章分类的历史批判》,之三:《两门文章的哲学对等》所表述的整体思路,旨在通过八类分的最终界定,完成“两门八类多体分”这一分类新体系的论证,以使中国文章的分类步入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