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试论我国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是否存在习惯法,理论界尚无肯定意见。而我认为存在,对其有关问题加以研究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 一、我国存在习惯法 所谓习惯法是指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惯。根据这个定义,习惯法有如下特征:(一)习惯法的本质属性是有利于统治阶级的习惯,即由于重复多次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二)习惯法是国家认可习惯具有法律效力。(三)习惯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的行为规范就是习惯法。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决定,其中一部分通过国家机关具体化、规范化成为国家法律、法规;而另一部分,未经国家制定成法律、法规,就被国家接受并加以执行,即认可为法律规范。后一种情况,在建国前的革命根据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仍然少量存在。这是长期形成的习惯。例如农业生产关系的多次变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政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之一——《经济法学》阐述的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的几个问题,我有不同看法。 一、在处理经济合同纠纷中区分当事人的主观故意和过失具有实际意义 《经济法学》作者认为;“在经济合同纠纷中区分故意和过失,主要是为了确定应不应  相似文献   
3.
1986年6月《经济研究参考资料》发表的《<民法通则>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和同年12月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民法教研组编写的《中国民法讲义》(以下简称为《讲义》)都对诉讼时效中断加以阐述,笔者对其阐述的观点有不同看法,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