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中小企业已成为南京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融资困难,是南京市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发展环境.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银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对此,提出了七点建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对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的方法,对中韩文化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是:近期中韩文化贸易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而互补性较强,中国应该加强与韩国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外利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中韩文化贸易竞争性将会增强,互补性将会逐渐减弱,中国文化贸易应立足本地市场,在保护已有市场的基础上,争取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发展,国土资源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地位、作用、标准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基层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古今汉语程度副词“极”的句法功能有较大差异,在古代汉语中“极”主要作状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作补语。副词“极”的发展演变过程:它由形容词虚化而来,最初在句中作状语,近代时期开始可以作补语,在近代汉语末期,由于“最”等极性程度副词的冲击,“极”的状语用法逐渐衰落,而补语用法迅速发展,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  相似文献   
5.
6.
7.
隐喻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可以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论述。亚氏将隐喻认定为"将另一物体的名称来指称这一物体"的修辞手段。认知语义学者莱考夫与约翰逊(Lakoff&Johnson)在其1980年的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55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的框架,从而引发了学界对隐喻机制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不清,发展层次低;工业园区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技术创新不足;对工业园区的开发比较注重,对其管理、服务不到位;工业园区规划滞后,产业配套服务业薄弱;水资源短缺成为工业园区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要重视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要强化工业园区内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建设;要营造工业园区集群创新环境;要深化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外部产业联动;着力解决工业园区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9.
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重要认知语言学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并非仅局限于对翻译中隐喻机制的解读,而是对整个翻译的解读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将亚瑟.威利对《道德经》中"道"的翻译纳入概念整合框架中予以细致分析,可以看出,概念整合理论对典籍翻译这一认知动态思维过程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为相关的翻译实践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