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韩国威权政体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威权主义概念被广泛使用是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东亚、拉美等地出现发展导向型政府并取得很大经济成就之后,因此应被赋予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内涵.韩国威权政体是指军人政体,不包括李承晚政权.其合法性的获得主要依靠"进取性"和"防御性"方案,即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护社会免遭内部颠覆与外部侵略.但这种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与教育的普及、社会结构的变动与社会期望值的提高以及国际上"冷战"的结束,韩国威权政体未能相应变更合法性来源,因此在经济相当成功时崩溃.  相似文献   
2.
通过绘制并解释了奥格本的社会变迁模型,详细阐述了托克维尔对大革命前后法国社会变迁的叙事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奥格本的变迁模型忽视了适应文化的能动作用。我们既要重视适应文化滞后所带来的社会变迁问题,也要重视适应文化超前对社会变迁的巨大推进。由于政治与文化精英的分离、对社会空间丧失与社会不平等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意识形态控制力的衰弱、对人民不守诚信等原因,政府希望通过改革来推进社会变迁的尝试有可能带来巨大社会风险。模型分析因其强大的解释力越来越成为社会学学科化的要求,而托克维尔的解读视角则暗合了目前社会学研究中的叙事倾向。  相似文献   
3.
急遽的社会转型蕴生了“企业白领”这样一种特殊的新阶层,为有序推动新阶层的政治参与及和谐社会的筑构,其中重要一环是探明其政治参与现状,尤其是满意度景况。本文采取质性研究方法,利用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从分析其政治参与满意度影响变量开始,逐步深究隐匿其后的成因,并提出若干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韩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府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政治转型中的政府主动让权使社会民主运动复兴并不断高涨 ,面对社会的不断“挤压” ,在民主制确立的过程中 ,朝野双方及政府内部进行妥协与协商从而使新旧政权的交替没有明显断裂 ;在社会层面上 ,各种民主势力虽不断对政府构成压力但未能形成持久联盟 ;在民主制逐步确立与完善后 ,原先激进的民众运动逐渐为主张对政府管理模式中的问题进行渐进改革的市民运动所取替。韩国政府在政治转型中始终保持强大权威 ,处于屈从地位的社会的作用是为国家自上而下实行民主化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关注那些没有多少政治权力的群体在缺乏传统的政治资源时为何能获得一定的博弈能力.苏北N村铅中毒事件中,村民环境维权的政治机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结构性机会”,包括选举与“乡政村治”、环境诉讼、寻求专家学者和民间环境组织帮助、信访等,这些结构空间发挥的作用不大.与此相比,相对开放的媒体对于事件的解决起了关键性作用,这种状况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民环境抗争的政治机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二是“象征性机会”,包括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环保问题的强调、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张力,以及农民维权被镇压的危险明显减少等.象征性机会通过影响农民的主观感知和心态而对他们的策略选择产生间接影响.在不同情境中,“政治机会格局”可能对媒体的实际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制度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海忠 《西北人口》2008,29(1):85-89
留守妇女问题可以放在制度与政策的背景下审视。中国独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户籍制、不发达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支持网络是留守妇女问题产生的基本制度背景。男性的外出虽然将妇女推向了关系网络处理与建构的前台。但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农村社区组织的功能发挥不好、弱关系网络建构的制度性支持不足等使留守妇女难以将这一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导向是否有助于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让流动农民回到乡村.二是如何使留守妇女迁往城市。  相似文献   
7.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叶之后运用于大量的经验研究,并因此变成了一个专门化的社会运动理论。新世纪以来,有关政治机会结构的经验研究仍然层出不穷。本文尝试对政治机会结构理论40年的研究历程、现状与趋势作一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8.
“田园城市”的构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霍华德构建田园城市与当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缘都在于城乡推拉力的失衡造成人口在城市的过度聚集.为了解决城乡双方面的发展困境,霍华德在第三磁场中精心规划,而中国政府则侧重于强化农村磁场的引力.在全面了解田园城市的具体设计、经济与政治运作,以及发展模式之后,可以在诸如建设目标、具体规划、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与"乡镇精神"、正确定位政府职能等方面得出有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韩国经济与政治的互动沿这样一个顺序演进:威权主义———劳动与资本密集型增长———民主政治初步建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民主转型深化。民主政治的初步建立是劳动与资本密集型经济增长的结果,但民主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韩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与政治转型受世界经济与政治整体结构性变动影响。韩国民主制步伐较快由多种因素导致。政治转型与经济转型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海忠 《兰州学刊》2007,(10):92-95
文章对国内学者在留守妇女的产生原因、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变化、婚姻状况以及生存状况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制度背景下的留守妇女、留守妇女为何没有形成集体认同感、留守妇女如何打破"符号暴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