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历史现实,但他未从现实实存的人生纠结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从纠结的角度才能更真实地说明存在的构成性,只有通过现实的纠结,虚无化才是可能的,通向存在的道路才能开启。各种纠结所达到的虚无化,所生成的存在真理,都不可能是终极性的,要提防把某种构成视为实体而形而上学化。纠结是绝对的、永恒的、永无完结的。理解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必须有一种整体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艺术和审美是作为普遍意识之一种,其本质是对历史存在的真理性反映(认识),而不是对任何经验现象的非本体论的知性认知,更不是对历史实体的知性认知。 透视“反映”范畴在标举反映论的美学—艺术理论中的实际运用,展示给我们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全面胜利,而在相当程度上,充斥着科学认知论和科学主义认识论谵妄的理论迷雾,问题的界线不在于是否运用了反映论的术语,是否套用了反映论的一般理论构架,也不在于是否高举着反映论美学的基本命题,而在于实际上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这里存在的,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分  相似文献   
3.
解释,本是传统释义学的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对经典文本的正确理解和释义现象。但在现象学的改造中,解释成了描述人类探寻存在的基本事件;并且,是作为存在和存在意义的连续性得以揭示的事件而被讨论的。关于存在及其意义是否具有连续性的问题,是存在论不能回避的问题。以往的哲学对此有两种回答:其一是经验论,它立足于“变”,认为一切存在都是偶然的、个别的、具体的,不存在什么超验的统一性;其一是形而上学,它立足于“一”,于是,一切存在都是在空间、时间中延展的整体。如果经验论的说法成立,那么,存在就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现…  相似文献   
4.
习得机制在高级母语教学中仍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在适用范围和语言建构的功能方面都与初级母语阶段的情况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习得机制不能滥用在整个语文教学范围中,而只适用于高级母语中的伙伴语言部分。伙伴语言的习得以其特殊的内容和特性成为其他语言获得的前提和基础。伙伴语言的习得机制展开为模式复制和模式激活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由于机械反映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审美经验领域尚有较大的理论空白。本文认为:坚持反映论,必须把社会意识与知性经验区别开来,必须深入分析审美反映的特殊性。文章以“感悟”概念重新解释了审美反映的本质,进而分析了审美经验的功能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小枫在论述鲁迅价值情怀上是站不住脚的。他的批评恰好从反面说明了鲁迅的深刻性。鲁迅以理知为基础的价值意识正是中国20世纪价值经验的宝贵财富,它奠定了中国文化由传统价值体系向现代价值体系转变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是澄清语文教育本质、研究语文教育规律、科学地规范课程编制与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路标。笔者认为,对教育内容的特质进行对比分析,界定语文教育的内容——语言经验的内涵,推阐语文学科教育的实施方式及内化语言经验的心理机制,是一条探索母语教育实施方式的个性与特点的学理路径。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历史现实,但他未从现实实存的人生纠结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从纠结的角度才能更真实地说明存在的构成性,只有通过现实的纠结,虚无化才是可能的,通向存在的道路才能开启。各种纠结所达到的虚无化,所生成的存在真理,都不可能是终极性的,要提防把某种构成视为实体而形而上学化。纠结是绝对的,永恒的、永无完结的。理解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必须有一种整体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假定现象学通过“本质的直观”对存在与思维同一性难题的解决是可行的,那么,同一的“此在”何以自明? 同一的存在及其意义何以自明? 在现代现象学的逻辑框架中,解释就成了惟一的出路,解释的循环就成了意义生成的基本原则。艺术作为存在与意义根源性形式,其本体的生成问题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就产生了第三个原则,即在循环中解释与对话的原则。但这一切都基于假定,实际上,它又留下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艺术作品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是怎样构成?按照现行的构成理论,有两个层次的回答:其一,内容与形式;其二,内容方面的构成是题材与主题两大要素;形式方面的构成是体裁、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四个基本要素。前者是普遍原理,后者是具体构成规则。我认为:这种构成理论是空泛粗疏的。它并不能充分体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普遍构成原理,同艺术实践尚有遥远的距离。有鉴于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美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构成原理,探讨一种新的构成理论,其核心是内部结构构成。一、要素构成是外部构成要素构成理论告诉我们,从形式要素上的确无以区分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不过,可以从内容上找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分野。我们说,内容的确可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但是,要素构成理论也并没有给我们提供区分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