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创造中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艺术领域中有许多复杂的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艺术直觉就属于需要我们去解释的一种复杂现象。 在对待艺术直觉问题上,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两种相反的态度:西方学者和艺术家很看重它,而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对它持否定态度;在创作  相似文献   
2.
纵观人类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线索,即:“美(及崇高)→变态美→丑”。追溯其社会历史根源,人们发现它不过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繁荣→衰退→荒芜”这一历程所造成的,同时又与“希望→失望→绝望”的心理历程相对应。当社会恢复了昌盛繁荣,人类又充满了希望时,人类的审美历程和艺术历程又会经由变态美而回复到常态美。当然,它不是前此美的重复,而是一种更高的美,更丰富的美。  相似文献   
3.
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问题构成的,理论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构架无非是对相关的问题系统的一种把握方式。在任何一种学术研究中,问题永远是最富有活力和挑战性的思考对象。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可理解的方式提出问题,是理论研究的首  相似文献   
4.
美学新领域:变态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审美范围也日益扩大。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审美范围由过去的优美、崇高等扩大到滑稽、怪诞等感性现象;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的审美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并转向丑恶、虚无、荒诞等感性现象。相应地,反映到美学观念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美学范畴逐渐地为新的美学范畴所补充或替代。美学不再只是讨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以及滑稽,而且也开始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自杀问题,决定是否值得活着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文艺美学迄今尚未获得独立的品格和独立的形态,它不过是艺术原理、艺术概论或文学理论的附庸,有时甚或就等同于它们,这正是当代中国文艺美学的最大迷误,也是使它不能获得更大发展的最大障碍.一般说来,一门独立的学科应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至少是独特的研究角度,以及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这个问题除了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和目前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外,还由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具有一种不同于其它理论的特殊性,并且这种特殊性对它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有专门探讨的必要。 一、西方吹来一股强劲的风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最富特殊性的地方是:它最初并不是直接从文艺创作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虽然此后它通过中国自己的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实践得到验证、充实与丰富,但最初却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一体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如何走向世界,和世界学术研究站在同一水准上?当然,即使是目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并不是在世界之外。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模式之一,它已为世界文艺理论界所接受(参阅佛克玛等著《二十世纪文学理论》),而和另外两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模式——苏联模式和新马克思主义模式鼎足而三,对二十世纪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期,当代文坛一批关注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优秀作品相继问世,这一文学现象表明:当今文坛重新回归关注社会现实的正确轨道;重新回归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命运和感受;转向广采博收,兼容并蓄,在坚持现实主义基本原则前提下,也吸收借鉴其它流派风格有益成分,使今日的现实主义更加丰富,更为多彩  相似文献   
10.
新女性是一个时代的杰出女性,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杰出女性。新女性形象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作为时代镜子的电影,在反映时代变迁的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而且更集中、更典型。所以在本文中,我们拟从电影这面镜子来透视新女性形象的变化。 一 中国电影在9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数以千计的女性银幕形象。其中就有不少是从现实中发掘出来的、显示出社会未来发展趋向的、凝聚了电影编导和广大观众的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从《新女性》(1935)到《新潮姑娘》(1992),中国电影编导们相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了众多的新女性形象,以昭示未来女性的发展成长道路。 中国电影史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即:萌芽期(1896—1921);发展期(1921—1933);成长期(1933—1949);成熟期(1949—1979);完善期和呈现多元格局期<1979至今)。这五个时期大体上是与社会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但又因电影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与社会的发展时期略有差异。除萌芽期外,在每一个时期,中国电影都奉献出了代表各个时期思想水准和审美理想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