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11,31(2):78-81
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到宋代形成学术讨论的焦点。结合司马迁提出这个问题的学术思想背景及其观点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在他父亲说法基础上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他父亲观点的发展,是一种附会的说法。司马迁认为孔子删述六经是承传先王道统,是为后代立法的盛举,自己的修撰史书也是同类性质的行为。他提出这一观点,目的是为修撰《史记》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古典文献考证了《尚书·武成篇》关于武王伐商的记载与周原甲骨文Hll:l内容的关系。指出,此卜辞所记“癸巳”日之祭祀情况,应当是记载武王伐商起兵当天举行祭祀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左传>中对<周易>的应用,反映当时人们对<周易>的认识,其中占筮的主要方法是以卦象来论断吉凶的.其中涉及的卦象与<系辞>、<说卦>、<杂卦>的内容基本一致,是较为复杂的象数体系.<左传>中人们在用<周易>占筮时,结合人的德性,将对成败得失的评价和道德价值的评判联系起来,将对社会政治规律的探索和人的德性联系起来,体现了对人自身社会属性的重视.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后代人性论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4.
朱金发 《南都学坛》2006,26(5):140-140
赵逵夫先生是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授,西北师大古代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浸润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年,在此领域的教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古典文献论丛》(中华书局2003年7月第1版,此书中华书局已重印),是赵逵夫先生在《屈骚探幽》、《屈原和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大雅·文王》是西周初创作的颂扬文王盛德的诗歌,这首诗歌体现了西周初在重视人道德品性的思潮中,开始产生了关于人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的理性认识。其以人的道德属性配以上天意志的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这种思想将人的道德属性看作联结宗教天命意志和人自身命运的纽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辨的核心问题,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思维活动转入对人自身的反思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知行论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金发 《江汉论坛》2006,(9):100-103
周代燕礼和射礼是相关的礼仪,都使用了《诗经》的许多篇章。燕礼有正歌四节和“无算乐”。前者用《诗》篇章固定,后者则较自由。春秋中期,燕礼用《诗》情况开始变化,四节正歌被抛弃不用,代之而来的是宾主之间酬酢赋《诗》,这对春秋时期的赋《诗》断章取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射礼用《诗》较简单,乐射用《诗》是:天子用《驺虞》、诸侯用《霾首》、大夫用《采蘩》、士用《采蘋》。《霾首》不传,其逸文在《礼记.射义》、《大戴礼记.投壶》等篇中。  相似文献   
7.
《左传》、《国语》等传世文献中记载的有关上古占卜的历史资料的来源,一直是无人问津也无法深入探讨的问题。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上加工的小圆孔,是为便于甲骨的保存携带而特意加工出来的。这一现象为解决这些资料的来源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记录是古代占卜过程中,对占、验之辞整理记录保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朱金发 《中州学刊》2007,(5):197-199
古人认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土地风气,因此产生不同的风俗;不同的风俗习惯,又导致原始歌谣音乐风格不同,这些歌谣又咏唱的是不同的风俗。人们就将这种原始歌谣称为乐风,即用音乐演唱的风俗。这些歌谣源于各地土邦,因此又叫土风。西周初年开始对这些歌谣进行有意识的搜集整理,就形成了《国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