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年来,由于一大批老中青结合的专家、学者在唐诗研究的园地里辛勤耕作,因而硕果累累,气象万千。在这些成果中,陶敏同志的95万字的新著《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以其格局宏大、考证精深、对开拓唐诗研究具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全唐诗》及价编》卷轶浩繁,所收诗共5万余首,所涉人物数以千计。诗中对这些人物的称谓大都不直用其名而用别称,或姓加官职,或姓加行第,或姓加封爵、箱里、溢号,或仅称其字号、官职、封爵,情况极为复杂。诗人各色人物姓氏含混,面目不清,便成了阅读、…  相似文献   
2.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是南宋前期一位爱国词人。与之并世的韩元吉序其诗集云: ……安国少举进士,出语已惊人,未尝习为诗也。既而取高第,遂自西掖兼直北门,迫于应用之文,其诗虽间出,犹未大肆也。逮夫少憩金陵,望九疑,泛洞庭,泊荆渚,其欢愉感慨,莫不什于诗。  相似文献   
3.
<正> 南宋张孝祥的词,向来受人重视.但直至建国前尚无人为治年谱.宛敏灏先生的《张孝祥年谱》五十年代发表(《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四、五期合刊)后,于近年定稿问世(《词学》第二、三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10月、198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宛谱》).经过订正的《宛谱》对谱主的生平、行迹、著作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考  相似文献   
4.
论张孝祥词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很受人重视,“四方学者渴见斯文,皆以先睹为快”;周密辑《绝妙好词》选南宋词人一百三十二家,而以孝祥冠其首;清末王国维对周选颇有微词,然于孝祥等少数几家仍另眼相看;建国以来,几乎公认孝祥为爱国词人,更无异词。陈彦行《于湖先生雅词序》称其词凡数百篇,今辑录最富之《全宋词》得223首,补辑1首,总共也只224首。但观此亦足见前人之所以称者不谬。  相似文献   
5.
清人笺注唐集数十种,其中堪称定本、善本者约十余种。这些注本辑录原作全备,考订、注释缜密,校勘精审,于词义诠释中探求诗旨,具有整体成就而又各具特色。笺注者治学严谨,操作规范,集思广益,保证了这批著作的学术质量,为学界所珍视。  相似文献   
6.
关于韩愈诗系年,自宋及今,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用力尤多的有宋方崧卿《韩文年表》、清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当代学者钱仲联先生之《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精慎的考证、辨析,对韩诗399首、联句15首悉数进行编年、笺注和集评,可谓集前人之大成而有创见之巨制。但笔者在研读唐诗时发现,钱《释》在系年方面仍有少量疏误之处,兹提出六则加以考辨,以就教于钱先生,并盼海内专家、读者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7.
8.
<正> 谭嗣同著作中,诗是一个重要部分,但过去对它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少。今人杨廷福曾撰文考定谭氏书启的写作时间(《谭嗣同著作书启写作年月考》,《复旦大学学报》1959年第1期),亦未及诗作。认真的整理工作、包括考定作品的写作时间,往往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故特对谭诗的写作时间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谭嗣同诗一部分收入他生前在南京刊印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环境社会学自创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的交流平台。在此基础上,第六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美丽中国与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召开,参会者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理论视角,从不同层次和维度探讨了绿色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呈现机制、环境公正、环境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等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会者的研究成果既有扎根本土的分析,又有全球的理论视野,体现了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凸显了环境社会学研究的政策应用性,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北京市10个郊区县的80所中小学校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住宿条件、交通条件、饮食条件、医疗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与强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分析基础性条件、发展性条件、保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对策:建立乡村教师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合理提高乡村教师膳食补贴,妥善解决乡村学校交通问题;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合理量化和安排乡村教师工作量;建立市级统筹的乡村教师差别化的山区津贴和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