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关于玄学,学术界大都从汉魏思想发展的本身进行探讨,认为玄学是士大夫的处世哲学,是为门阀士族放荡糜烂生活进行辩护的哲学。这种观点多年来,流传很广,影响甚大。笔者认为此说不妥。本文通过对汉魏时期政治与思想的考察,认为玄学是一种新的统治思想,它的出现与汉魏时期的政治变动有紧密的联系。从魏武帝创业、文帝受禅、明帝改制、到齐王芳时玄学形成,是曹魏政治与思想发展的全过程。玄学同曹操的三次求贤令所表述的思想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
公元4世纪在中国东南地区活跃着一批新型的士大夫僧人,他们擅长义学、玄学和清谈,精通高雅艺术和世俗文献,推动佛教深入并植根于社会最高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支遁(314年-366年)[1]。支遁在佛教理论方面多有建树,影响最大的是开创了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的即色  相似文献   
3.
关于魏晋玄学的研究,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玄学在三国魏时已完成了它的基本构架,到了西晋,玄学发生了变异、扭曲,实际上已蜕变为儒学。笔者通过对西晋政治与玄学的考察认为西晋时期的玄学总的构架仍然是以道学为主体容纳和改造儒学,所不同的是由三国魏时崇尚老子学说变为崇尚庄子学说。玄学在西晋时代对于政治和社会  相似文献   
4.
东晋门阀与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阀问题是中外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一般地都把它作为东汉迄至南朝的一个社会阶层来看待。近来,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门阀只限于东晋一朝,门阀政治是皇权政治的变态,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特殊政权形式。门阀既然作为一种特殊的封建统治形式而存在于东晋,那么,它同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儒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迄止目前,还没有专门论述.笔者认为,东晋时期两位著名学者张湛和葛洪的思想反映了门阀集团对儒学的态度,反映了东晋时期儒学发展的一些特点,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阶段。门阀与儒学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本文不可能对其面貌作全面的揭示,故仅就张湛《列子传》和葛洪《抱朴子》的一些儒学思想以及儒学在东晋回升趋势的一些历史原因作些探讨,就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5.
石勒消灭王浚和刘琨势力,标志着石勒集团已经成长为4世纪初北部中国比较重要的政治力量。石勒逐渐突破华夏正统观的影响和束缚,其政权以胡羯为主体;但其建国道路亦有汉人贵胄及其他各族民众参与其中。石勒政权的民族属性与政权依托地的居民构成息息相关:前赵与后赵的民族属性截然不同。石勒的姓和名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就东晋门阀与玄学的关系作了论证。认为东晋的门阀政治是西晋以来世族集团按照玄学理论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封建政治格局。门阀体制建立后,玄学逐渐退出政治舞台,蜕变为长生之学。其代表人物是葛洪和张湛。同养生之学相联系的是在晋门阀阶层隐游导养之风的大盛。  相似文献   
7.
代北是北魏政权的基石.田余庆先生<拓跋史探>、李凭先生<北魏平城时代>都对代北地区的历史作了深入的研究,属开创性成果.尤其是田先生关于拓跋、乌桓共生关系的认识,鲜卑拓跋族一"胡"一"国"的历史定位,为我们对十六国各民族的进退、势力的消长、政权兴衰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受两位先生的启发,本文想以拓跋氏早期北部经略为主要视点,对几个重要时期代北的史实作一些缀合性的梳理,试图提供一个长时段代北历史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文章据<论语>、<孟子>、<苟子>原典,从好学之学、为己之学、志道之学三个角度,分析、论证早期儒家治学的特点及依据,提出儒家治学宗旨为大学的论点,希望为认识儒家治学特点,提供一个初步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