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艺术真理问题是西方诗学与哲学论争的中心问题。19世纪西方文化界多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否认精神科学的真理要求。伽达默尔承继海德格尔的真理“言说”重提艺术的真理要求,并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深入阐发了艺术的本体论结构、艺术真理因表现活动而“在的扩充”、艺术真理与此在在世的问答逻辑等基础性问题,从而丰富了古典哲学范式下的艺术真理理论。  相似文献   
2.
钱穆以传统人文思想为基础,以史学融通文哲,以情感贯通中西,以天人合一会通人类文化的发展,这样的"通"对当代人文学建设有重要的意义;钱穆晚年对天人合一的论述回归了传统文化天命、人性的和合缘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开发,也是对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构想、对儒家文化的现代化作出的突出贡献;钱穆的人文思想精华与不足共存,其情感皈依在民族,其学术指向在华夏文化的更迭发展,这些人文思想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全球化语境中华夏文化的处境与命运,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诗学》是古希腊文学理论的集大成,其言说方式是典型的比较思维。亚里士多德通过比较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对象的种差,从而以属+种差的方式给对象下定义,比较思维是属+种差定义方式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还在《诗学》中阐释了隐喻理论,他祛除了隐喻思维的诗性色彩,以比较的理性对举隐喻的诗性,将隐喻转换为言说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突出了隐喻的人为性与工具性。《诗学》中的比较思维迥异于轴心期中国比较思维的象喻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文学比较形态。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当代西方理论界争议较大的学说之一。争议的主要分歧在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臆测性和科学性。作者认为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性和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关,深入分析弗洛伊德积累材料、解释材料的方式有助于科学地评价精神分析学说。因此,本文试图论述弗洛伊德解释癔病、梦与日常生活失误行为、文学艺术的三种不同方式,从而对精神分析学说这三个领域的内容的科学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学科史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相互呼应。从全球化语境看,比较文学的发展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外在扩张而卷起的全球性文学交流,是资本的力量将全球文化卷入相互影响的境域。法国学派立足于国际文学的事实联系,美国学派体现了全球化对平行发展的文化卷而藏之的威力,中国学派具有摆脱西方文化影响的焦虑。在全球化进程中,分判是文化之间互识互补互证的基础,通化是创造地球村文明的融通性思维。分判与通化是中国学者针对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而提出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6.
马尔罗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文学创作直指:人如何面对人类必死的生存的荒诞性。马尔罗的小说有浓厚的荒诞意识,并以个体独秀的方式抗争人类荒诞的命运;马尔罗在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面对死亡的独特体验,反映了西方文化在"上帝死了"以后个体抗争死亡的个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多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举讨论人文科学的逻辑,这种思路有助于将人文科学从自然科学中解放出来,但也存在着以科学反观人文的局限。人文学的研讨还可以从人-文-学的词源入手,揭示人文学的精神气质。人文有自己的品性,人文学的辟性、史性与超越性用于连的理论表述是:智慧,科学的他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