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借鉴西方文艺思想,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打油诗对传统打油诗既有传承也有新变,其文体上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真诚而又豁达等三个方面.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现代打油诗摈弃了传统打油诗的低俗内容、诙谐幽默的同时又能够谑而不虐.现代人抒写真性情、表现大胸襟的打油诗写作提升了这一文体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鲁迅周作人由于他们共同的家庭文化教育背景及相似的留学经历 ,他们对艺术、诗歌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接近 ,他们以一种开放的眼光 ,继承古典诗歌优秀传统 ,借鉴西方文艺思想 ,联系革命当时诗歌创作批评现状 ,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四行集>是冯至诗歌转型的重要标志,蕴含着作者诗歌艺术上的诸多矛盾和困境,体现了写作动机背后的独特思考和诗学主张.通过对<十四行集>诗作的价值重估,可以透视出冯至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矛盾和困境,以及它们对冯至后来诗歌创作的内在制约.<十四行集>既造就了诗人个人诗歌艺术的顶峰,也把诗人逼进一个难以继续有所超越的艺术困境之中,以至于进入一个平白如话的时期,艺术上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5.
王青伟《村庄秘史》借对中国南方乡村历史的叙述,寄寓了作者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独特思考,小说在表现对历史的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其民间化的叙述视角和对民间文化、民间道德的展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种民间因素的包裹,使得小说的意图变得含蓄、深刻,也使得小说的故事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诗的历史构想,是新诗的写作者和理论家们对新诗在文体特征、具体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设想、期待和想象.这些构想描绘了新诗的理想形态.尽管关于新诗的构想已经成为历史,而且自身也是千差万别甚至相互对立,但它们对后来的诗歌写作和批评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却至关重要.它们引导和制约着20世纪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同时又作为诗歌批评的重要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对新诗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现代打油诗对传统打油诗既有传承也有新变,其文体上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通俗而不低俗、诙谐而不油滑、真诚而又豁达等三个方面。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学样式,现代打油诗摈弃了传统打油诗的低俗内容、诙谐幽默的同时又能够谑而不虐。现代人抒写真性情、表现大胸襟的打油诗写作提升了这一文体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的不断拓展,现当代文学史“重写”的动能已经被耗尽.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写”到了一个需要继续突破而又难于突破的瓶颈期.对支撑重写文学史的“现代性”和“纯文学”两个中心观念及其背后的线性时间观应该质疑和反思.如果能够跳出线性时间思维,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遇到的许多难题或许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者得到破解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写作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旧体诗词与新文学在艺术功能、表现对象上的互补性,使得新文学家有了在新旧文学之间腾椰转换的自由空间.新文学家旧体诗写作的广泛存在,表明20世纪对中国文学来说,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新文学的世纪,而是一个新旧文学交替的世纪.在新文学家旧体诗的评价问题上,我们需要纵横两个坐标系,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视角予以现照,才能对其做出公允、恰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曾大兴教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负责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曾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先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倡导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发起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主编《文学地理学》年刊第一、二辑.本刊特委托文学地理学学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李仲凡副教授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曾教授进行专访,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