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23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门外私议     
在改革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在深入地思索:曾经给东方文化带来璀灿光芒的儒家文化,与我们今天所矢志追求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可贵的而且是必要的文化反思!何以言之?其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形象化说法,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即既要有经济的现代化,也要有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它是由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领域有机结构而成的.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社会就是由这三大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要素组织而成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范着社会的运动和发展,也决定着社会的面貌.如果其中的某一领域出现机制欠缺,功能萎缩,或不再具有与其它领域结成适度的合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则势必牵制和制约其它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同时进行文化的反思以适应改革的需要,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其二,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国学已渗透到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至于今天,不论我们愿意与否,它在我们心灵中的积淀都是极为深厚的.这是个基本事实.它与现代化的经济和政治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是否有需要扬弃、继承或借鉴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现代化所不能回避的问题.鉴于此,从本期起,本刊特辟《儒学与现代化笔谈》专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讨的阵地.我们热诚地希望海内外广大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有识之士广开思路,各抒已见,都来关心这个问题.本专栏不尚空谈,对有独到见解且言简意赅的短文尤为欢迎.文章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来稿请注明"儒学与现代化笔谈"字样,直寄本刊鳊辑部.  相似文献   
2.
(三)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差不多同时出现于中国社会,但是在改良主义思潮弥漫全国,维新变法的声浪高入云霄的时候,革命派的政治力量还很薄弱,他们的活动地区也主要局限于海外华侨和东南沿海少数省份。他们的革命主张当时还不能被广大群众和知识分子所  相似文献   
3.
我要飞     
李侃 《阅读与作文》2007,(10):20-20
学生的作文能力包括“作”和“改”两个方面,许多同学往往只重视“作”,却忽视了“改”,故而难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改是写作的深化过程,好文章是经过反复修改雕琢而成的。因此,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洋务运动的研究和讨论,引起了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持续了三十年之久,而这三十年,又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新式工业在这个时期诞生;新的社会阶级在这个时期孕育和形成;新的思想文化在这个时期传播。洋务运动涉及到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是一个很复杂、也很值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时期,联系义和团运动,初步思考了一个我认为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决定中国近代历史命运的有三种阶级力量,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近代新兴的阶级力量,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前,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前进的主要是农民和资产阶级。以农民为主体,先后发动过太平天国起义和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型企业逐步向亚非拉等技术较为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进行国际工程的承包。由于国际工程项目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要规避风险,增加盈利机会,迫切需要对国际工程进行风险管理。本文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埃塞俄比亚K糖厂项目为例,分析研究非洲海外工程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为希望开拓非洲国际市场的工程公司,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类似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海河工程局为中外合作疏浚海河航道而设,存在于1897年到1949年之间。相关研究基本理清了海河工程局的主营业务、运行制度,大体勾勒出了海河工程局与地方、国家、国际社会的广泛联系。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中外文档案和报纸考察租借破冰船、潮白河决口、墙子河水闸三个事件,分析民国时期海河工程局与国际社会、中国国家、地方社会的关系,以期对海河工程局的运行实态有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认为海河工程局在实践中表现出灵活多变的身份和角色,不断调整应对各方的策略,在国际政治、水利事业、地方社会中发挥独特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海河工程局帝国主义的底色挥之不去。1916年,海河工程局出租的破冰船在海参崴除冰引发德奥两国指控中国违反局外中立,这一事件集中体现了各方对海河工程局的暧昧的机构性质的利用,最终事件在海河工程局代表团议事的框架内解决,体现了海河工程局平衡中外利益、解决中外争端的作用。民国元年(1912年)潮白河决口将海河工程局卷入全国水利规划与天津港口经济发展的矛盾漩涡。海河工程局在中国的其他水利机构的交锋中代表天津地方的商业利益。它依仗外交途径,一方面强势干预民国政府的水利统筹规划,一方面又促成了顺直水利委员会的建立,为上下游水利机构合作创造了平台。墙子河水闸引发的天津内部租界和华界的利益冲突,跨越晚清民国,展现了海河工程局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及其对自身定位的转变。海河工程局最初与租界站在一起,积极谋求海河以外的管理权限,尔后逐渐退出水闸管理,力图塑造一个更加中立、专业的形象。然而在各国领事、租界当局,乃至中国老百姓的眼中,海河工程局仍然是洋人利益的当然代表。总的来说,海河工程局的身份有不同的面向,面对各方势力,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定位,以便在纷繁的时局中尽可能地实现机构自身的目的。海河工程局虽然在制度层面是一个独立的公益法人,但它的存在与运行都依附于近代条约体系,无法真正独立。  相似文献   
8.
李泽厚同志在他所著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以下简称《史论》)的《后记》的末尾写了这样一段话:“如何在深刻理解多年来沉重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来重新看待、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些问题,总结出它的科学规律,指出思想发展的客观趋向以有助于人们去主动创造历史,这在今天,比任何时候,将更是大有意义的事情”。作者在这里所提出的课题,其实也就是《史论》所要着力研究、总结的问题。《史论》所收的十篇论文,不但密切联系历史实际,论证了中国近代各种主要思潮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趋向,而且在具体分析某些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有启发性的见解。《史论》的出版,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思想由研究的一个重要收获(?)作者还在青年学生时代(?)就在研究中国近代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的认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的失败也是明显的。孙中山愤慨地指出:“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人民“尚未见享有真正共和之幸福”。七十余年来,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各个阶级、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看法,评论不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的孙中山,在失败以后的十几年中,对这场革命的失败原因是怎样认识的?总结出了什么经验教训?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它不仅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对本阶级实践活动的总结,也反映了促使这个伟大的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出版事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长足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改革、发展和繁荣出版事业,制定出一系列政策法规措施。正在积极推行的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出版是基础,发行是关键。出版社自办发行正是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出版题中应有之义。几年的实践表明社办发行以及自身的卓著成绩昭示着它巨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提出了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